![]() |
|
|||
地鐵車廂中人多擁擠,如果再碰上不受歡迎的乞討人,乘客除了無奈躲避或者被迫“施善”之外,還能怎麼辦?
花樣翻新令人難堪
相比人們已經比較熟悉的乞討形式,比如手持地圖一路叫着“地圖、地圖”,衣着污穢、身體殘疾,甚至利用孩子博乘客同情之外,如今地鐵上冒出的乞討新花樣更加令人難堪。
記者在10號線上目擊另一種乞討:列車到站後,衝上來一個30多歲模樣的男子,背上斜挎着一個編織袋,裏面鼓鼓囊囊裝着不少東西,上車後他目標明確,直奔手上拿着易拉罐或瓶裝飲料在喝的乘客。鎖定目標後,即站在其身邊,眼睛直勾勾盯着對方,手指着易拉罐或塑料瓶示意。喝飲料的乘客起初不解,往一旁躲開,男子緊逼不捨,還打開編織袋,示意對方趕緊喝完“繳槍”。無奈的乘客只得三口並兩口,趕緊將飲料喝完了事。男子將空罐(瓶)扔進編織袋後,接着尋找下一個目標。
乘客不滿地鐵無奈
乘客“誅肉茸”則對6號線上的乞討不勝其擾,4月18日在軌道交通俱樂部論壇上發帖寫道:“每個工作日都要乘6號線去外高橋上班,穿梭於靈巖南路和航津路之間,最近傍晚回家的路上車廂裏幾乎隔三差五就會遇到乞討的,真不知道算神馬名堂,地鐵車廂裏貼出來的禁止乞討,爲什麼這些乞討的人還能進入車站甚至還能乘上地鐵,擠壓我們這些正常上下班乘客的空間(6號線本來就已經很擁擠了)。真心希望地鐵的相關部門能加強下這方面的管理,還乘客們一個相對舒適的地鐵車廂……”帖子出來後,馬上有乘客跟帖表示:“乞討這個問題是全路網的問題,而不單單是6號線的事情了。”記者4月19日、20日兩天在6號線上實地探訪,證實乘客反映情況的確存在。
記者採訪中也發現,乘客在面對這樣的乞討時覺得難堪無奈,地鐵工作人員也對此直皺眉頭。“他們進站時像正常乘客一樣,我們沒理由不讓他們乘車,進站上車後突然就‘變身’,確實較難管理”,9號線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有的人根本進站也不買票,直接就從閘機口跳進來或者鑽進來,有幾張都幾乎是‘熟面孔’了。大多乘客對此都‘讓讓開’,舉報的還不多。”
法規明確管理缺乏
事實上,軌道交通設施範圍內不得有這樣的乞討行爲,從地方到國家的法律法規都有明確的規定,更遑論車廂內的情形了。比如,現行的《上海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在軌道交通設施範圍內禁止下列行爲”,禁止的第八種行爲是“擅自設攤、賣藝或者從事銷售活動”,第九種行爲是“乞討、躺臥”。國務院法制辦早在2010年10月22日公佈的《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徵求意見稿)》中也明確規定,不得在城市公共交通車輛內乞討、賣藝。
採訪中,不少市民對乞討行爲本身還是表達了寬容大度,但對地鐵車廂內的種種變相乞討、強行乞討、騷擾乞討表達出厭惡,畢竟車廂是個封閉環境,多數情況下人流密集、讓無可讓,只得“被行善”。記者在2號線採訪時,與一位剛剛給了唱歌女子1元錢的藺先生交流。他說:“不給錢她就對着你唱不停,只好給了趕緊打發,雖然我也知道這麼做是助長了乞討行爲,可也沒什麼好辦法,還是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多管管吧”。或許,藺先生的話代表了不少乘客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