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有研究表明,中國的空巢老人數量正與日俱增,而由於自助醫療器械的缺乏,他們的身體健康成爲一個廣受關注的社會問題。針對這一情況,天津工業大學機械學院學生趙超設計了一款便攜式胰島素注射儀,其智能化的功能設計和簡單便捷的操作方式可以滿足包括老人在內的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需求。這款設計也榮獲天津市工業品外觀創意設計大賽電子產品類銀獎,並獲得專利授權。
與傳統胰島素注射筆相比,這款設計對進針方式、進針時間、筆芯容量和材質等都進行了改進。
現有胰島素注射儀在操作過程中由於誤操作而折斷,進針角度需要人工調節,不易掌握,並且在進針時,需要人爲進行皮膚捏起以降低肌內注射的風險。便攜式胰島素注射儀通過引入旋轉針孔平臺,利用人工調節和計算機智能化調節兩種調節模式,將注射部位處的皮膚隆起並且進行固定,可使得胰島素肌內注射的風險降到最低,在注射的過程中,由於針頭刺於相對固定的隆起的皮膚之中,降低針頭折斷在皮膚中的風險,並且針頭與機身連接處能夠相對轉動,從而能夠達到安全操作的目的。
由於傳統的胰島素注射筆的筆芯藥劑含量都比較小,不能夠滿足多次注射不更換筆芯的需求,並且傳統注射筆不能夠對胰島素進行一個短期的保存。通過改進,便攜式胰島素注射儀的筆芯劑量增大到32U,同時安裝一個由恆溫材料所構成的筆芯保溫裝置,開啓後正在使用的胰島素注射液在室溫25℃以下可保存4周,從而延長筆芯中胰島素的使用時間,避免多次更換筆芯帶來的諸多麻煩。
另外,有研究表明,注射8 U胰島素停留10 s可有效減少漏液,而延長至15 s時,所有患者均無漏液;注射12 U胰島素在停留6 s與10 s時,均有漏液,停留15 s時漏液較少。因此,調節進針時間精準化,能夠科學有效地節約藥劑使用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本款設計可根據胰島素的劑量對進針時間做智能調節。此外,本款胰島素注射儀通過引入智能化數據分析系統,能夠在輸入使用者性別、年齡、體重等基本體徵後,計算機智能系統會進行個性化的注射指導;每一次藥劑的注射量也能夠根據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進行個性化的定製。並且增加了微型血糖分析儀的功能,像這樣一種家庭常用儀器的結合模式,能夠大大降低製造和使用成本,並且兩種儀器分析的數據能夠通過智能化一體化分析,通過各項數據的分析比較,及時讓使用者掌握當前自己的身體狀況,並在用藥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