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到2015年,我省各地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牀位數至少達到30張以上,其中廣州、深圳達45張,佛山、東莞達42張,珠海、中山、江門達40張;居家和日間照料服務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半數以上的農村社區。記者從昨日舉行的全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年工作會議上獲悉,我省將實施一系列敬老愛老助老工程,爲老年人營造良好的養老服務環境。
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
省民政廳廳長劉洪說,“我們要重視和鞏固居家養老的基礎作用,重點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今後,政府及其民政部門應當直接舉辦少量基本服務型、示範性養老機構,採取資助社會機構、發放補助、購買服務等方式爲困難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採取政策扶持、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社會主體參與養老服務事業發展,鼓勵和支持居(村)委會以及社會組織開展養老服務工作。”
劉洪表示,全省各地要以落實國務院《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爲依據,積極主動爭取當地政府將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經費列入年度預算。按照民政部的部署,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力度。省級福彩公益金每年將按不低於50%的比例集中使用於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各地公益金也要按不低於這一比例集中投放到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上。今後省級福彩公益金將根據民政部的要求改變資助方式,將以往的按項目資助改爲“以獎代補”。
重點出臺民辦養老機構補貼措施
劉洪表示,我省要達到“十二五”末的牀位目標,主要是依靠民辦養老機構牀位數的增長。要重點出臺對民辦養老機構新增牀位建設經費和運營經費的補貼措施。據瞭解,目前,除廣州、深圳、中山、珠海等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出臺對民辦養老機構的資助政策外,梅州、茂名等欠發達地區也出臺了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的補貼政策。
“十二五”期間,我省將把省、市、縣、鎮、村五級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全部納入建設範圍,全面實施“敬老愛老助老工程”。我省將建設“五個一”工程。到2015年,每個地級以上市建有一所省一級以上的養老福利機構(“陽光計劃”)、一所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專業性護理機構(“愛心護理計劃”)、一個居家養老服務示範中心;每個縣(縣級市)建有一所省二級以上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月光計劃”);每個街道(鄉鎮)建有一所爲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臨時託管或日間照料服務的福利設施(“星光計劃”項目)。
我省還將實施農村五保供養服務設施建設計劃(“霞光計劃”)。加強鄉鎮敬老院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供養機構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轉變,在保障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需求的基礎上,向農村低收入、高齡、獨居和失能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爲農村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提供示範和支持。
全面建立高齡津貼制度
省民政廳決定,從今年起全面啓動農村養老服務建設“幸福計劃”,利用農村閒置房屋等設施資源,改造建設一批村級主辦、互助服務、羣衆參與、政府支持的養老服務設施,爲農村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娛樂活動、日間照料及託養服務。
“幸福計劃”的興辦主體是村委會,服務對象是農村所有有需求的社會老年人。今後四年裏,每年投入2000萬,每年資助50個“幸福計劃”示範點,給每個示範點資助40萬,用於添置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設備。四年共投入8000萬,在全省打造200個農村養老服務示範點。
今年,我省還將新建15個省級居家養老服務示範中心。學習借鑑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的經驗和做法,繼續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示範活動,全面推進區級居家養老服務指導中心,重點推進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點的三級服務網絡建設,同時分步驟在城鄉社區新建和改造一批託老所、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等老年服務設施。同時鼓勵探索“候鳥式養老”、“異地養老”和“以房養老”等新型養老模式。
據瞭解,“十二五”期間,全省各地將全面建立高齡津貼制度,採取依申請的方式,對具有廣東戶籍、年齡在80週歲以上(含80週歲)的老年人,按月發放高齡補(津)貼;加快建立城鎮“三無”老人供養制度,保障他們基本生活不低於當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着重建立養老服務補貼制度,使經濟困難的高齡、獨居、失能失智等老年人能夠入住養老機構或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南方日報記者李強通訊員劉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