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後湖衆多洗車店佔道擾民
九成九佔據人行道
本報訊(記者趙家新)只能容納幾輛車清洗或者維修,但是爲了擴大生意,便將業務做到人行道上,導致人行道變成洗車場,行人要麼被迫走機動車道,要麼“繞行”人行道但滿腳沾污泥。昨日,記者瞭解到,後湖差不多九成九的洗車店存在佔道現象。
後湖工地多,灰塵大,這直接導致該地區洗車店衆多。據瞭解,目前後湖新建小區門面中,洗車店接近40家,但是這一帶絕大多數洗車店鋪最多幾十平方米,裏面擺放了洗車用品後,只能容下一至二輛汽車清洗。因此,店內容納不下,洗車店往往佔用街邊的人行道開展洗車業務,人行道變洗車場。
同鑫花園景福苑小區的門面中,有過半洗(修)車店。昨日上午,記者看到,3家大一點的店和5家小店無一例外佔據原本鋪設彩色瓷磚的人行道營業,人行道成了洗(修)車作業區,行人要麼只能在其中繞道,要麼乾脆走機動車道。一位環衛工訴苦稱,本來後湖清掃任務重,這些洗車店又不斷將滿是油污的廢水直接排放到馬路上,“我們根本清掃不及。”
記者探訪發現,後湖地區九成九的洗車店都將人行道充分利用起來,佔道洗車幾成該區域洗車業的“潛規則”。在後湖南路,一家汽車俱樂部門前的人行道上,停着3輛轎車,工人們正在爲車輛打蠟、擦洗內部設施等。這條路沒有專門的非機動車道,人行道被佔據後,行人只好走機動車道。一位店主說,“作爲經營者,我們也不想在外面洗。但是,店子就這麼大,有時車多了,司機們又不願意排隊等,就只能在外面洗。”採訪過程中,穿白色皮鞋的劉先生經過興業路,一不小心踩中一塊翹起的瓷磚,一股污水將他的鞋子弄髒,“哎,我只好找個地方擦鞋了,因爲我今天要去相親。”
破壞人行道不說,衆多洗車店爲了生意方便,趁着後湖地區一些道路沒移交,將門面前的綠化帶破壞,最爲明顯的是,同鑫花園景福苑臨後湖大道的門面,幾家洗車店已經將原本的綠化景觀帶“整改”成停車場。
據瞭解,江岸區城管局曾經處理過臺北一路佔道洗車的店家,但後湖一些洗車店老闆說,2500多元的罰款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