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熱點快評
□劉昌海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下屬“仁愛基金”被曝向陝西大型國企和地級市老幹局捐贈上萬輛劣質自行車。4月26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迴應稱,主持這次捐贈的仁愛基金志願者時進龍曾是他們聘任的志願者辦公室主任,但是已經到期了。
近年來,“臨時工”像是救場的羣衆演員,哪兒有需要就會在哪兒出現。這一次,捐贈劣質自行車的不但是臨時工,而且還是已經到期的臨時工,彷彿和紅會一點關係都沒有,真的是善解人意得很。
不過,就算臨時工是隻上了一天班,代表的也是僱傭自己的單位,而不是他本人。不管劣質自行車是由臨時工捐贈還是由正式工捐贈,都不能影響事件的性質。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講,臨時工能夠輕而易舉運作數百萬元的捐贈項目而沒有約束,更證明了紅會的管理不善。
一個單位對任何工作人員,工作時都要有監督,離任時都要有交接,涉及到財和務的話都要審計清楚,這是最起碼的工作程序。聘任臨時工是爲了幫自己做事,而不是用來敗家,臨時工一下子就出手上萬輛劣質自行車,而且居然要等到媒體曝光才知道,這紅會的心也太粗了些。
出了事就是臨時工乾的,這已經成了規律。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臨時工不是自己來的,而是用人單位招的。用人單位招聘時理應對臨時工有一定的思想道德和業務素質要求,而不能撿到籃子裏就是菜。臨時工的工作出了問題,一要追究招聘者把關不嚴之責,二要反思管理方監督不力之弊。
最近一段時間,人們對於紅會管理不善的質疑可謂鋪天蓋地。如今再曝出臨時工捐贈萬輛劣質自行車的事情來,肯定讓紅會又一次面臨信任危機。不管是“正式工”還是“臨時工”,其行爲都代表了紅會的形象,紅會都難辭其咎。出了事把責任往臨時工身上一推,這本身就不是正確的態度。
如果說在一些羣體事件中個別打人的保安是臨時工還有那麼點靠譜的話,堂堂的紅會經手幾百萬元大型捐贈項目的工作人員居然也是一位“臨時工”在操作,真的讓人不敢相信。如果這是真的,那以後誰還敢把錢捐給紅會?不知道別人敢不敢,反正,以後我是不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