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美國特工處出臺新規定,嚴格約束特工在海外執行任務過程中的行爲,力求挽回因召妓醜聞受損的特工形象。不過,新規定的出臺也引發不少質疑:特工處及主管機構先前聲稱召妓醜聞僅是“單一事件”,爲何又出臺這樣一份規定約束所有特工?
禁止帶外國人回酒店
當天下午,特工處將新規定以內部備忘錄形式發送給所有人員。根據新規定,除酒店工作人員和外國執法機構合作人員外,特工禁止把外國人帶進自己入住的酒店房間,禁止光顧“名聲不好”的場所;特工在海外期間“只可以適量飲酒”,履行職責前10小時內禁止飲酒。
不過,據美聯社報道,規定中沒有明確提及“妓女”或者“脫衣舞俱樂部”等內容,也沒有定義“名聲不好”的場所,但美國國務院工作人員預計在特工抵達國外、執行任務時,會明確這個國家哪些區域和場所是特工們的“禁區”。新規定強調,即使在海外,特工處人員的行爲也受到美國法律約束。
本月初,在奧巴馬抵達哥倫比亞出席美洲峯會前夕,多名負責保護奧巴馬的特工和軍人涉嫌在當地“召妓”,後因一名特工在嫖妓後試圖賴賬引發與妓女的糾紛,導致事情敗露。
25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納波利塔諾把哥倫比亞的召妓事件稱爲孤立事件,她說,過去兩年半內,特工處的監察單位並沒有收到類似的投訴。
有分析稱,新規定的出臺與納波利塔諾的說法矛盾,既然是孤立事件,何必出臺規定約束所有人?
所有特工參加道德培訓課
據《紐約時報》報道,自本月中旬曝出召妓醜聞以來,特工處一直沒有公開回應涉事特工是否違背相關規定。這份新規定的出臺也間接回應了外界的質疑:特工處原有規定存在缺失,沒有明確規定員工在海外執行任務時能否與他人過夜。一名參與事件調查的美國高級官員也證實,特工處以前針對未婚人員在海外履行職責期間尋找性伴侶的不當行爲界定“有點模糊”。
另外,爲了進一步約束特工行爲,特工處下週將針對100多名員工舉辦一期道德培訓課程。今年晚些時候,特工處還將分期舉辦更多“必修”培訓課程,要求機構所有3500名特工和1400名其他員工都能夠接受培訓。
根據《紐約時報》援引新規定的內容報道:“特工處徽章的五個角代表着各自的核心價值觀:公正、職責、勇敢、誠實和忠誠,這些價值觀應該爲我們這個機構的每名男性和女性員工擁戴。”
常識性規範寫入新規定
《紐約時報》說,雖然特工處有意通過新規定挽回特工形象,但遭到包括前特工在內一些人士的質疑:將常識性的規範寫入新規定,不免讓人懷疑特工處人員的職業標準不高。
安德魯曾在特工處工作8年,現就職於一家諮詢公司。得知特工處的新規定,他感到驚訝。他說:“我們從加入這個職業的第一天起就學習了一些準則,表現職業化、表現道德化,不讓特工處和總統難堪,糟糕的是,他們現在居然把這些東西寫了下來。”安德魯認爲,如果連這些最基本的準則都要通過約束才能達到,那根本就不能成爲一名特工。
美國國會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成員查爾斯也對特工處的新規定表示質疑,他說:“常識性的政策居然要以這種方式(具體規定)展示出來,太糟糕了,雖然有必要通過新的行爲準則防範更多醜聞發生,但這種方式是否最好、是否成本最低……仍有待觀察。”綜合新華社報道
新聞鏈接
不是孤立事件
繼美國特工哥倫比亞召妓醜聞後,有媒體又爆出,2011年奧巴馬訪問薩爾瓦多時,多名負責他安全的特工前往當地脫衣舞夜總會,並將妓女帶回酒店。
首先披露這一醜聞的是西雅圖一家電視臺。特工處發言人4月26日稱,他們已經對這一醜聞展開調查,並以適當的方式調查任何引起他們注意的可信消息。
有分析稱,薩爾瓦多事件使美國特工的“召妓”醜聞像雪球越滾越大,並直接“粉碎”了美國政府試圖控制事態將哥倫比亞“召妓”醜聞定性爲孤立事件的努力。
都市快報
延伸閱讀
奧巴馬
“開涮”特工處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29日出席白宮記者協會晚宴,宴會在華盛頓希爾頓酒店大廳舉行,大約2500名政府高官、社會名流和記者出席。
演講中,奧巴馬調侃起特工處。“我本來準備了非常多的演講材料,但現在必須結束,以便讓特工處的特工們及時趕回家,避免違反新規定。”
現場攝像鏡頭轉向幾名戴着耳麥、擔任晚宴警衛的特工處成員。
本月12日,在哥倫比亞卡塔赫納爲奧巴馬出席美洲國家首腦會議打前站的12名特工捲入召妓醜聞,8名被迫離職,3人面臨紀律處分。特工處日前頒佈新規定,以嚴格約束特工在國外執行任務時的行爲。
白宮記者協會晚宴1920年起每年舉辦一次,目的是加強白宮與新聞媒體的溝通,氣氛輕鬆,內容搞笑。通常情況下,總統出席。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