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即將在北京舉行。自胡錦濤主席與奧巴馬總統2009年共同倡導建立以來,這一對話機制已經走過3年的歷程,是雙方坐下來,回顧過去、着眼當前、展望未來的時候了。
2009年4月20國集團倫敦峯會期間,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一致同意將原來分開舉行的戰略經濟對話與戰略對話合二爲一,建立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討論事關兩國關係發展的長期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成立這樣一個對話機制,既體現了中美關係的廣度和深度,也彰顯了中美兩國領導人立足現實、放眼未來的戰略眼光。
三年多來,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創新,對推進兩國關係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已經成爲中美60多個對話磋商機制中級別最高、參與部門最多、討論議題最廣的機制。初步統計,雙方已發表了一份聯合新聞稿,經濟對話發表了《中美關於促進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和經濟合作的全面框架》和三份聯合成果說明,戰略對話發表了兩份具體成果清單。具體成果200多項,涉及中美關係、經濟、財政、金融、貿易、投資、能源、環境、氣候變化、反恐、防擴散、國際地區問題等廣泛領域。
在一年一次的定期會晤外,四位特別代表還通過靈活多樣的小範圍會晤、機場會晤、通話、通信等形式保持密切溝通。戰略對話框架下啓動了中美戰略安全對話、亞太事務磋商等新對話機制。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已經成爲雙方增進戰略互信、拓展務實合作、妥善管控分歧的重要平臺。雙方應在本輪對話中,對對話機制本身進行回顧和總結。畢竟搞了四輪,相信雙方對成功和不足之處都有切身體會,大家可以議一議,從內容和形式上如何讓對話搞得更有效,更好地服務於兩國關係發展和戰略溝通的需要。
第四輪對話舉行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如火如荼,民主、共和兩黨已進入對決階段之際,關於涉華問題的辯論不斷升溫,中美關係很可能面臨考驗。雙方應通過本輪對話對下半年中美關係做出規劃,形成推動兩國關係穩定發展的共識,讓中美關係這艘大船平穩駛過複雜和敏感的美國大選年。
對話經歷了三年來中美關係走過的不平凡歷程。3年來,中美關係見證了胡錦濤主席與奧巴馬總統的成功國事互訪,習近平副主席與拜登副總統的成功互訪,進入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係的新階段並不斷向前發展。當然,兩國關係也遭遇過美售臺武器、經貿摩擦升級等坎坷。但中美關係總體保持穩定發展勢頭。
另一方面,中美關係在變得更加重要、更加深入廣泛的同時,也變得更加複雜。特別是,戰略互信嚴重缺失,成爲制約兩國關係進一步發展的短板。中美兩國領導人對此有清醒認識。戴秉國國務委員多次表示,中美要探索建立和諧相處、良性競爭、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克林頓國務卿在不久前的演講中,也表示美中需爲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相遇的老問題尋找新答案。可見雙方有一定默契。在這方面,戰略與經濟對話可以也應該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溝通中縮小分歧,在交流中減少疑慮,在協調中增進共識,爲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之路做些探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