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社記者林紅梅、歐甸丘、袁軍寶
“五一”小長假已落下帷幕,但公衆對我國第一條高速公路上海滬嘉高速公路5月1日起取消收費的消息仍在高度關注。
4月29日上午10時,在廣州城西大通道廣佛高速沙貝路口,駕車帶領全家去肇慶市遊玩的趙軍對記者說:“我覺得高速公路就應該完全取消收費。收了那麼多年,還貸款還得應該差不多了吧?”
像趙軍這樣想的人不在少數。公路本姓“公”,社會輿論幾乎一邊倒地認爲不該收費。
但是交通運輸部的相關專家認爲,對高速公路收費政策要歷史地看。上世紀80年代初,爲了籌措公路建設資金,國家出臺了“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政策,打破單一的政府投資體制限制,吸納社會資金建設公路,用收取的通行費作爲對投資方的投資回報。此政策吸納各方資金尤其是外資和銀行貸款迅速流向公路建設。到去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超過400萬公里,承擔了全社會75%以上的貨運量和90%以上的客運量。
那麼,已經收了二三十年,爲什麼現在還要繼續收?這位專家解釋說,高速公路建設資金近70%來自於銀行貸款、外資、社會資本等。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何建中公佈過一組數字:全國收費公路累計投資總額爲3.65萬億元,到現在,債務總餘額爲2.32萬億元,總體資產負債率爲64%。這一債務低於國內銀行業控制放貸的警戒線80%。但2.32萬億元是必須連本帶息歸還給投資方的。收取通行費就是爲了還這筆錢。
伴隨着國家財力的提高,順應公衆呼聲,到去年年底,我國有18個省、市取消了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共撤銷收費站1892個。
爲了摸清收費公路的家底,查清每條路的收費、還款情況,2011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等五部、委、辦聯合在全國組織開展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清理主要針對收費公路暴露出的深層次矛盾。如部分地方收費站點多、少數路段收費標準偏高、經營權轉讓不規範、違規超期收費。特別是一些地方脫離公路屬性進行上市融資和資產運營,收取的通行費成爲牟利工具。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博士說,清理完成後,政府要出手,對收費到期,還完貸款的收費站,要直接撤銷;完全由政府投資的收費公路可由政府財政適當買單,取消或降低收費。今後的難點在於第三類收費公路,即已經披上上市公司合法外殼的收費公路,背靠上市公司相關法律的保護,超期收費、過高收費。這些收費公路均是目前公衆意見集中的收費公路。
要解決這類問題,必須從國家法律層面上入手,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經營的相關上市法律,設定利潤上限和收費年限,才能還公衆一個合理交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