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4月24日,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原主任謝亞龍在遼寧省丹東市中級法院受審。據央視報道,檢方指控謝亞龍涉嫌受賄金額達172萬元,共12項犯罪事實。謝亞龍在庭審時表示,在足壇,進行幕後權錢交易時,相關人員都表達得非常隱晦。所謂“追求公平的比賽”,“實際上就是爲了追求自己的利益”。
謝亞龍說出了一個公開的祕密:明明是爲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一些人在進行權錢交易時,卻美其名曰“追求公平”。
公平,是社會良性運轉的基本保障。追求公正,是每一個公民和組織的正當權利。然而,如此聖潔的辭藻,卻在幕後權錢交易的運作中被糟蹋玷污了。
“追求公平”,有多少權錢交易假汝以行?
不僅已經曝光的足壇黑幕是這樣,在社會其他領域,也存在着很多以追求公平之名,行齷齪勾當之實的現象。如在人事招聘和幹部選拔中,一些人爲了使自己不被刷下或能夠勝出,便託人說情、送禮行賄,其不直接說“請多關照”,而是希望招聘選拔“能夠公平”。於是便出現了這樣的怪相:一邊是組織者口口聲聲稱招聘選拔公開公平公正,另一邊是社會上紛紛質疑“蘿蔔招聘”、“定向選拔”。
一些工程項目招投標更是如此。有的包工頭甚至是大企業,面對激烈競爭心裏沒底,便打着希望能夠公平競爭的幌子,賄賂招標相關人員。而招標者在得到好處後,也會在做“保證招投標公開公平公正”表面文章的背後,不露聲色地照顧行賄人。結果,經過一番明招暗定的運作,最有競爭力的企業落選,而行賄的高報價企業甚至包工頭勝出,使本應公平的招投標變成了失去公平性的一場遊戲。
在形形色色的假追求公平之名行權錢交易之實中,不排除有的人的確有追求公平的初衷,但其追求公平的路徑選擇錯了——不是光明正大地憑實力說話,而是採取投機取巧的辦法。以不公平的手段追求公平,只能是結果更加不公平。
假追求公平之名行權錢交易之實,從本質上說,只不過是行受賄雙方之間一種非常隱晦、更加委婉的表達方式。如果行賄者送錢時直接說“不成敬意,請您多關照”,受賄者接錢時直白地說“放心吧,你的事包在我身上”,顯然是沒水平、低智商的表現。這種低劣的賄賂表達方式,不僅讓有城府的官員有所顧忌,也早已被精明的行賄者淘汰拋棄。既然大家都是有身份、要面子的人,在追求公平競爭、公平比賽的名義下,行賄者表達利益訴求便似乎有了正當性,受賄者也會受得更加體面,更加心安理得。
如此這般權錢交易,只能演繹出“追求公平”、“標榜公平”、“表面公平”的虛假混賬邏輯。而真正的公平,則無從談起,不能保障。對於這樣的障眼法,執法辦案部門、司法機關不可不明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