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羅爭光周劼人
這是一股來自網絡的暖流——“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病情牽動千百萬網民持續關注、成爲連日來微博上的最熱點,愛心卡片和捐助源源不斷地涌入醫院;這是一次源於網絡的愛心聯動——張麗莉和千千萬萬令人感動的“小人物”,激起網民內心最真摯、淳樸的善良,自發地將愛傳遞。
《黑龍江派出權威專家組抵達佳木斯全力挽救“最美女教師”生命》、《“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已度過急性創傷期尚未脫離生命危險》……各大媒體對張麗莉病情進展的報道,頻頻出現在網站頭條和微博熱門話題榜。
網友們爲“最美女教師”祈禱,又盤點起了那些曾經被草根頂起的“最美”人羣——徒手接住墜樓女嬰而自己身負重傷的“最美媽媽”、節衣縮食30年捐助20餘萬元供2萬學生讀書的“最美老人”……“社會道德究竟是在‘滑坡’還是‘爬坡’”再一次成了大家共同的思考。
如何讓涌動微博的“正能量”得到更多的傳遞?如何用網絡的力量把線下線上共同的愛心聯通?各大網站紛紛用自己的方式,搭建溝通虛擬與現實之間愛的“橋樑”。
新華網第一時間在新華微博發起了相關話題的探討,持續策劃並組織力量製作專題頁面,爲關心、關注、關愛張麗莉老師的網民提供一個表達愛心、提供幫助的平臺。
新華社“中國網事”微博、“新華視點”微博不僅第一時間全程跟蹤張老師治療情況,“中國網事”記者還前往張老師的病房外守候,通過官方微博,向全國網民直播張麗莉老師的救治過程。
在新浪微博平臺上,“女教師爲救學生截肢”“女教師病危父親開微博”“爲最美女教師祈福”等主題接連引爆大量網友關注,相關的微博相關討論近百萬,其中直接表達祈福的內容超過了十萬條。張麗莉的父親開通微博後,讓網友們能第一時間瞭解張麗莉老師的情況。
“微博上涌動愛的暖流,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在新華網社區互動部主任劉娟看來,中國社會其實從來不缺愛和善良,只是在沒有網絡的時代,人們表達和傳遞的渠道是有限的。“如今有了論壇、有了微博,很多不能親臨現場的人就有了傳遞關愛的渠道。有人在微博上表示願意捐款,有人給出了術後如何康復的建議,有人提出要長期幫助張老師的家庭……各種各樣的聲音,四面八方的關懷,也只有網絡能提供這樣一個傳遞、放大‘正能量’的平臺。”
“張老師很真實,”一位母親在持續關注“最美女教師”微博後,深有感觸:“通過微博,我瞭解到了她最真實的狀態,發現了她救學生是本能反應,所以喚起了我這個母親的共鳴。”
正如這位網友所言,鼠標的點擊就已不再是“關注”那麼簡單,每一次評論、每一個轉發,都是一次“行動”,希望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份善良。劉娟說,“從一個普通網民的角度出發,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覺得再不轉發,自己的內心會過意不去,因爲‘轉發’也是一種感動的激發。”
據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