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是聯合國國際維和人員日,2002年,聯合國爲表彰曾經和正在參加維和行動人員的高度職業操守、奉獻精神和勇氣,並悼念爲和平事業而獻身的人員而設立的。據有關資料統計,10年間我國先後向東帝汶、科索沃、海地等7個任務區,派遣維和警察1569名。他們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中國警察的風采和我國的大國風範,這其中,天津警察也成爲他們中的傑出代表。在聯合國國際維和人員日來臨之際,記者再次走近這些曾經代表中國、代表天津赴海外維和的天津警察。稿件統籌 金凡晴 劉巒
根據市公安局提供的資料,從2000年1月12日,本市民警李明海、李平首次代表中國警察赴東帝汶開始,截至去年12月1日,本市首支整建制赴蘇丹維和警隊警隊長李翔鳴勝利完成維和人員回國,按照公安部指令,天津市公安局共選派53名民警赴海外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其中,多名民警10批次分赴東帝汶、科索沃、利比里亞、海地、蘇丹等6個國家和地區執行聯合國民事維和任務。26名特警在2004年單獨組隊,參加我國首批赴海地維和防暴隊執行任務。22名民警單獨組隊,執行我國第九批赴蘇丹民事警察維和任務。
東帝汶首赴海外維和 有咱天津警察
2000年1月12日,中國首批10名赴海外維和民事警察從北京國際機場飛往東帝汶,執行維和任務。其中,來自公安局計算機通信處的李明海、公安交管局科研所的李平一路過關斬將,成功登上了赴東帝汶維和的飛機。
李明海:海外維和經歷受益終身
昨天,記者再次採訪了已擔任公安寧河分局局長的李明海。提起12年前的那段難忘歲月,李明海還顯得非常激動。他告訴記者,當年能夠從全國的優秀同行中脫穎而出,代表天津赴海外維和,是他一生都難以忘記的經歷。由於戰亂,東帝汶陷入了癱瘓狀態,當地的電力、供水、商店、旅館、學校、辦公大樓、通信設施等全部被燒燬,整座城市的建築燒得徒有四壁,沒有門窗和屋頂,連食品和飲用水都需要從澳大利亞進口。更可怕的是,那裏連基本的公共秩序都癱瘓了,滿大街上全是沒有工作的閒散人員、沒有牌照的破舊汽車和一點不怕人的野狗、野貓。
面對艱苦的局面、複雜的治安和陌生的語言環境,李明海和同事們克服了第一次到海外的不適,從最基礎的巡邏開始。李明海做過警局內勤,因爲業務能力出衆,很快通過競聘,從周圍各國的維和警察中被抽調到聯合國駐東帝汶維和總部,負責情報和案件分析工作。完成首次1年零1月的東帝汶維和任務後,因爲業績突出,李明海又在2004年4月,被公安部任命爲警隊長,率領由20多名特警組成的防暴警隊赴科索沃維和。相比東帝汶艱苦的自然環境和百廢待興的局面,他們在科索沃更多面對的是當地複雜的政治鬥爭。李明海再次因突出的業務能力和果敢的作風,成爲科索沃警察局的相關負責人,在槍林彈雨中,他和同事們成功堅守了1年2個月,圓滿完成了監督和指導當地警察機構執法的維和任務。
說起海外維和經歷帶給自己的影響,李明海覺得受益匪淺,他們當年是第一次代表中國、代表天津到國際舞臺上,展現天津公安的風采。因爲沒有經驗可借鑑,他們只能靠自己努力。東帝汶、科索沃艱苦、複雜的環境,讓他們練就了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在困難面前堅忍不拔的毅力與作風。業務能力上,由於聯合國維和總部都是參照西方警察體系建立,加上與來自歐美國家同行的接觸交流,讓他對西方警察機構有了深度瞭解。“在戰火紛飛的環境中,處理各種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錘鍊了我的心理素質。總之,先後兩次赴海外維和經歷,讓我的個人素質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
李平:多次海外維和增加閱歷
和李明海一起參加我國首次赴東帝汶維和的,還有時任公安交管科研所副所長的李平。和李明海不同,到達東帝汶後,李平被分配到當地羈押中心。李平所在的羈押中心,是聯合國東帝汶維和總部剛從多國部隊手中接手的,裏面關押的全是殺人犯。
由於此次執行的是民事維和任務,李平他們的工作就是協助當地建立自己的司法機構。在維和警察抵達前,東帝汶根本沒有警察局,也沒有監獄。李平他們落地後的頭一件事,就是代表聯合國在當地行駛警察職能,然後招募、培訓,協助當地建立自己的警察機構。很快,李平便因管理、協調能力突出被總部任命爲副監獄長。幾個月後,他將監獄移交給新西蘭監獄警察,自己被調往馬納突突執行任務。隨後,他由當地的警察局副局長、局長,直至成爲東帝汶13個地方州的警察局長,管理130多名國際維和警察和100多名當地警察。因爲能力突出,李平被總部要求延期回國,協調指導第二批赴東帝汶維和警隊工作。2003年,李平因維和業績突出,被公安部派遣,成爲唯一一個赴紐約聯合國維和總部決策層工作的中國警察,負責亞太地區維和活動策劃和敏感地區的情報收集工作。李平又先後兩次被公安部作爲指導專家派往海地,指導中國維和警隊開展維和工作。此後,他作爲公安部國際合作局的專家,赴海地指導維和工作。現在,作爲美國聯邦調查局第231期學員的李平,已經成爲市公安局駐北京工作處處長。
總結自己海外維和的經歷時,李平稱收穫很大。他表示,相比國內舒適、穩定的工作生活條件,他們在海外維和時,儘管有工作、生活環境的差異,觀念和社會文化的衝突,但大家在履行警察職能、打擊犯罪這一點是共通的。“這段經歷,讓我長了見識,增加了閱歷。最大的收穫是,經過了那種戰火的洗禮,在我眼中,現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已經根本算不上困難了。”
在坦克和重炮聲中完成任務
2010年10月9日,天津大禮堂前廣場。在親人和朋友依依惜別中,曾有赴海地維和經歷的警隊長李翔鳴,率領天津公安史上首隻整建制赴蘇丹維和的21名隊員乘車趕往位於廊坊的維和民警培訓中心集結待命。5天后,他們正式踏上了遠赴非洲的征程。李翔鳴在總結收穫時只用了一句話,“國內和平穩定來之不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相比以前的東帝汶、海地維和,天津維和民警在赴蘇丹的維和行動中創下了“幾個首次”——首次由一省市公安機關整建制出征維和,首次跨越兩個國家(維和期間,蘇丹分裂成爲南北蘇丹),首次面臨危險級別最高的“黑色預警”。用李翔鳴的話講,他們真的是在坦克和重炮聲中,面臨着生與死的考驗。
抵達蘇丹後,包括李翔鳴警隊長在內的22名維和民警被分配到6個戰區、13個工作單位。由於蘇丹當地面臨着“公投”,各方政治勢力都在最後的談判開始前,爲爭奪談判中的砝碼,展開一輪又一輪的明爭暗鬥。在當地危機四伏的局面下,李翔鳴和他的隊友如何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聯合國維和總部賦予他們的維和任務,就變成了嚴峻的挑戰。然而,困難並沒嚇倒天津警察。李翔鳴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聯合國駐蘇丹維和總部負責後勤工作的主管官員。除此之外,來自市公安局特警總隊的杜牧也成長爲第6戰區的代理副司令,來自公安西青分局的王磊因業績突出被任命爲LAKE STATE司令。去年7月29日,本市首隻整建制赴蘇丹維和警隊16名隊員圓滿完成任務,勝利回國,李翔鳴等6人被調往南蘇丹繼續執行任務。隨後,李翔鳴等人也順利完成任務,5人於去年12月1日回國。去年12月2日,作爲警隊最後一名回國的隊員——李翔鳴飛回了北京。
現在,已經升職爲市公安交管局車管所副所長的李翔鳴在總結收穫時只用了一句話,“國內和平穩定來之不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他告訴記者,對於長時間在國內工作學習的人來說,他們也許覺得沒什麼,甚至認爲他是在唱高調,但只要經歷過那種兵荒馬亂、戰火紛飛的環境,相信一定會認同他現在的看法。
海外維和羣英譜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位維和民警代表外,來自公安西青分局的民警楊濤在2008年,曾代表天津赴非洲利比里亞維和。擔任本市出入境邊防檢查任務的天津邊檢總站也在過去的10年間,派出了本市首位赴東帝汶的維和警花孫桂馨。出身於警察世家的孫桂馨,作爲首位赴海外維和的女警,她的海外維和經歷經過新報的報道,牽動着不少讀者的心。2002年臨出征前,曾赴東帝汶維和的李明海專門向這位小妹妹傳授經驗,向她詳細介紹了東帝汶的氣候和環境特點,以及他所瞭解的東帝汶最新狀況。
在孫桂馨之後,邊檢總站又先後走出赴海地的劉津津、高志和,赴利比里亞維和的谷華。其中,劉津津、高志和在海地維和期間,曾親眼目睹了8位戰友在海地大地震中壯烈犧牲。2009年9月25日,劉津津和高志和經過層層選拔,成爲中國第七支維和民事警隊17名成員中的兩名精英,奔赴海地執行爲期一年的維和任務。到達海地的第109天,就在大家逐步適應了海地的氣候和工作,期待自己能在崗位上一顯身手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維和民警經歷了生離死別的痛。海地時間1月12日下午4時53分,海地突發8.0級大地震,中國代表團正在和聯合國駐海地代表團高官開會。地震當天中午,還與劉津津在去餐廳路上說笑的趙化宇隊長以及公安部裝備財務局局長朱曉平、公安部國際合作局副局長郭寶山等8位同志全部在地震中壯烈犧牲。親密戰友的生離死別,曾讓劉津津、高志和等維和隊員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