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稅總局官員近日在公開場合透露,成品油消費稅將在徵收環節改革,或將試點在加油站對消費者徵收成品油消費稅,即由向企業徵收改爲向居民個人徵收。分析人士認爲,此舉利好煉油企業,對消費者來說油價支出可能小幅下降,但也將增加稅收的社會成本,並導致監管難度大增。
據瞭解,此舉實質上就是業界呼喚已久的成品油消費稅由“價內徵收”轉向“價外徵收”,目的是爲實現價稅分離,防止走私油、非標油和調和油對成品油市場的衝擊,從而規範市場。
早在2009年成品油稅費改革初期,業界就曾討論過徵收環節問題。但國內成品油銷售環節的多樣性令價稅分離在實現起來難度極大,國家遂規定消費稅暫由以兩大集團爲主的生產企業在出廠環節代繳。
對此,卓創資訊分析師張斌昨天指出,成品油消費稅在生產環節徵收對企業影響較大。以今年上半年我國汽柴油產量分別爲3758萬噸和7647萬噸計算,如果在這些產品全部銷售出去的前提下,國內所有煉廠要替消費者代繳總計1260億元左右的消費稅。該部分費用極大佔用了企業生產環節的資金。
“另外,由於當前消費稅是價內稅,在企業折算增值稅時,存在重複計徵現象。仍以今年上半年爲例,按13%的增值稅計算,石油公司半年"多"繳增值稅163億元。”張斌說。
同時,當前成品油的終端售價包含0.8-1元/升的消費稅,導致實際油價偏高。而高油價正是輿論質疑兩大集團暴利的關鍵,後者一直希望拋開消費稅這一包袱,以緩和輿論壓力。
“消費稅改革如真正實現價稅分離,最大的受益方應該是以兩大集團爲首的生產單位。”張斌說。
至於消費者擔心改革後會否引發油價再次變相提價,他認爲,如果相關環節處理得當,這種局面就很難出現。
“目前的油價實際是已包含了消費稅,甚至涵蓋了重複計徵的價格。因此,如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消費者對油價的支出甚至會有小幅下降。”張斌說。
以汽油消費稅1元/升的價內徵收爲例,經增值稅、城建稅等層層加稅後,折算下來,汽油方面實際承擔的稅負大約在1.029元/升左右。如果改成價外徵收,每升汽油則會有0.03元/升左右的微小降幅。
不僅如此,如成品油消費稅實現“價外徵收”,則該稅種就會由“隱性”稅收轉爲“顯性”稅收,出現誰消費誰繳稅的局面。在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下,這能更好促進消費者節約燃油,減少排放。 (記者陳其珏編輯朱賢佳)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