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到果園採摘蔬菜水果,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驗勞動樂趣,無疑是一件賞心悅目的樂事。但一些遊客將瓜果隨意丟棄,造成了巨大的浪費,許多農民直呼“傷不起”。記者瞭解到,近年來,各地以採摘爲主題的農家樂風風火火,但如何降低採摘過程中的鮮果損耗,成爲困擾經營者的一大難題,遊客的各種浪費行爲,也降低了不少農戶開放採摘的積極性。
靜海縣楊成莊鄉 冬棗浪費超乎想象
“十一”期間,德仁冬棗採摘園裏每天至少都會接待三四十位遊客。經歷了大規模的採摘,現在冬棗園裏的棗樹上僅有一少部分棗,而散落在地上的不計其數。據農戶崔德仁介紹,採摘冬棗時,很少有人小心翼翼,大家往往是看中哪個就伸手摘哪個,而冬棗特別“嬌氣”,幾乎一碰就掉,掉到地上游客肯定不會再要,而農戶回收了也賣不出去,所以乾脆任其浪費。崔大爺算了一筆賬,冬棗園裏有2000多棵棗樹,如果園裏同時接待十幾個人的話,一次下來,浪費的冬棗至少有200多斤,而人們摘走的棗不過幾十斤。
薊縣毛家峪度假村 一半的山楂被浪費
在薊縣毛家峪度假村,山楂樹上果實累累,採摘園裏不少遊客正在興致勃勃地採摘。園主告訴記者,由於山楂一碰就會脫落,所以遊客們不太“專業”的採摘方法造成了很大的浪費。“我們這裏的山楂園不算大,一共有不到一百棵山楂樹。今年‘十一’期間接待了數百位遊客,每次走一批客人,地上就會多一層山楂果,很多都被踩壞了。”園主大致算了一下,採摘浪費的山楂和被遊客買走的山楂數量相當,佔到了果園產量的五成。
楊柳青葡萄園 浪費手段五花八門
在楊柳青一個葡萄園,大量的浪費讓農戶不得不拒絕成團採摘。“去年我們剛乾第一年,接待了幾次三四十人的旅遊團。他們人太多,我們園裏的人根本看不過來,旅遊團一走我們就發現,他們買走的遠沒有試吃的和扔掉的多,我們虧了不少錢,且把地裏弄得很亂。我們今年只接待家庭小規模採摘,旅遊團都拒絕了。”一農戶告訴記者。據農戶介紹,遊客的浪費手段五花八門,有的人直接將葡萄扔在地上,有的人把剪下來不想要的葡萄又掛回鐵絲上,等到果實打蔫變質纔會被發現。
薊縣九山頂 百餘棵梨樹浪費2000多斤梨
薊縣九山頂一採摘園的農戶小黃家種植100多棵梨樹,如今還有近一半未進行採摘,“到目前爲止,我們浪費的梨已有2000多斤。”掉落到地上的梨農戶都重新回收,但價格卻低於市場價很多,因爲幾乎每個梨身上都會有“硬傷”。“每一批遊客來了我們都會叮囑小心採摘,不要浪費,可起不了什麼作用。”小黃說。對於園裏還未採摘的梨樹,小黃表示,如果完全用於採摘的話,保守估計還將浪費至少千餘斤。
專家呼籲
親近自然時
要學會愛護自然
天津社科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汪潔表示,採摘產生的浪費情況如此突出,其實是人們渴望親近大自然,但是卻沒學會愛大自然的一種表現。農家樂採摘的果蔬在各個超市都能夠買得到,但人們仍然選擇驅車前往果園,目的就是親近自然。秋季果實成熟,大家以一種愉悅的心情來到農田,既能釋放壓力又能獲得收穫果實的喜悅,這樣的形式如今已經被多數人所認可。然而人們卻在高興之餘忽略了一點,如何學會去愛護它,每一顆果實都是農戶悉心栽培起來的,不該踐踏他人的勞動成果。
“自助餐產生的浪費如今已經引起了大衆的重視,餐廳也普遍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一些限制措施。其實採摘遊也是如此,它的浪費也可以通過一些政策加以制約。”汪副研究員認爲,地方政府其實可以結合相關部門制定相應章程,用於約束遊客採摘的嚴重浪費行爲。同時也提醒廣大遊客,在遊玩的同時,不忘自我約束,文明行動,不要讓自己一時疏忽而大煞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