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威脅恐怖信息多系“詐彈”
短短兩天,南航與國航的航班先後遭受恐怖信息威脅,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10月8日17時30分左右,南航CZ680航班由於接到匿名恐怖信息,備降蘭州中川機場。後經再次安檢排除可疑人員乘機和危爆物品,5個多小時後再次起飛。編造恐怖信息的王某某已被刑事拘留。
次日晚,國航CA4111與CA1578航班均於起飛前接到不明電話威脅。國航對航班進行嚴格檢查後未發現異常,威脅信息也均被證明爲虛假消息。不過,兩趟航班因此分別延誤3個多小時和4個多小時。
據統計,今年國內航班受威脅影響事件至今已不下10起。其中大部分系“詐彈”。
網友力主重罰鼓勵“索賠”
對於種種“惡意僞造威脅信息”的行爲,涉案人員輕則被行政拘留,重則被刑拘。不過,有網友表示,這種現象之所以屢禁不止,主因在於“肇事成本”太低。
中國民航網發起的網絡投票顯示,網友認爲對匿名恐嚇航空公司或機場的行爲,應該將肇事者列入旅客黑名單,公佈肇事者個人信息,並對其進行高額經濟索賠。
不過,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劉春泉律師指出,對於發佈威脅信息者的處理,根據《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規定:“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但對於索賠,他表示“難以成行”,“航空公司因爲這些威脅遭到的損失難以估量,即便抓到肇事者,他們一般也無法支付。”
航班仍然堅持“安全第一”
對於頻發的虛假航班威脅事件,有不少網友質疑:航空公司和公安部門能不能建立“甄別機制”?
對此,記者昨日採訪了多名航空公司內部人士,他們均表示,這一點十分困難。“航空公司必須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因爲航班一旦起飛,得到消息立即備降、返航纔是避免事故的首選。”
“我們一旦接到消息,都會立即上報並啓動相關預案。”一名機場公安的工作人員也表示,“視情況嚴重程度,屬地機場公安及武警等力量都將介入快速解決。”
上述人士同時呼籲,大家不要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開玩笑,隨意散佈虛假信息以身試法。
南方日報記者鍾嘯
實習生黃傑
鏈接近期部分航班“詐彈”威脅事件
10月9日晚,國航CA4111與CA1578航班均於起飛前接到不明電話威脅。威脅信息後被證明爲虛假消息。
10月8日17時30分左右,南航CZ680航班由於接到匿名恐怖信息,備降蘭州中川機場。編造恐怖信息的王某某被刑事拘留。
8月30日,深航從湖北襄陽飛往深圳的ZH9706航班起飛後收到威脅信息,備降武漢天河機場,肇事者隨後被抓。
8月29日,國航由北京飛往紐約的CA981航班收到威脅信息,起飛後7小時返航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