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天津北方網訊:爲滿足市民對運動健身的需求,天津市連續兩年將全民健身列入20項民心工程,至今已建設了60個體育公園、1000多個健身園,全民健身設施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隨着時間的推移,健身器材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只要市民撥打4001-098-519報修電話,從靜海縣發出的全民健身器材維修專用車就將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維修,並承諾一般問題在3日內完成維修,而且也不需要老百姓花一分錢。
九個月奔波千餘場所維修四千件器材
在去年9月以前,本市全民健身設施並沒有明確統一的維修機構。健身器材的供應商涉及本地和外省市的十幾家企業,且缺乏硬性的維修規定,市民很難找得到有關企業,企業維修的積極性和效率也比較低下。於是不少本來爲造福百姓安置的健身設施損壞後就變成了一件“廢物”。
針對這一問題,去年市體育局委託靜海一家體育用品公司成立專業的全民健身設施維修隊,承擔起全市範圍內體育設施的維修保養任務,以確保市民的健身設施基本處於完好狀態。於是,這支由三個維修分隊、九位熟練的維修隊員、五部維修車組成的隊伍就成爲健身器材的“醫療隊”,長期活躍在本市各個體育公園、健身園裏。根據此前統計,在成立後的九個月時間中,維修隊共走進了1100個全民健身場所,維修了4000多件健身器材,更新了300多件。這其中,最遠的場所位於薊縣山區,最老的器材已經是上世紀90年代設置的了,最大的器材則要數籃球架等“三大球”設施。
健身器材三類病患最擔心市民不配合
談起這份特殊的工作,維修隊負責人之一的楊坤坦言,本來在承接這個工作前已經把有可能遇到的困難都想到了,但還是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比如,去年9月我們首次向社會公佈維修電話的時候,一天最多接到過70次報修電話,我們的維修車全部派出去也不夠用,基本是修完一個,馬上奔往另一個維修現場。早晨車開出去,就沒點開回來了。”楊坤回憶道,“再就是器材的生產廠商涉及十幾家,同名的器材卻結構不一、工藝不同、零件的標準都不一樣。當時的廠商有的還在,有的卻已停產。一旦遇到買不到的配件,甚至還要爲這一個零件重新建模生產。”
楊坤根據經驗總結健身設施的“病患”主要是三大類,一類是自然和使用形成的破損,俗稱“缺胳膊少腿”,比較常見的包括器材的鬆動、破損,軸承的磨損,還有雨、汗所導致的鏽件情況。一類是健身設施沒有問題,但底座出現鬆動,也會造成不能正常使用。最後一類是人爲破壞問題,有的健身設施被拆除後當停車位了,有的被拆走賣了…… “我們最無奈的情況是,有市民打電話對小區內的健身設施報修,維修隊去了,發現有同一小區的居民擔心修好後,健身活動太‘熱鬧’影響其休息而不讓修。這種兩難的情況着實讓我們很無奈。”楊坤說,“維修過程中有時需要用水、電,希望在居民家裏借一下,經常遭到拒絕。後來我們只好給維修車統一配上發電機和水……”
不過,經過一年的工作和市體育局對全民健身設施更新進度的加快,體育設施的維修壓力也將有所減輕,目前每天的報修電話一般保持在五六個左右。“而且,未來全市的戶外健身器材將統一由四家供應商供應,這也給體育器材的維保創造了有利條件。”楊坤說。
現場:望聞問切析病情快速長效解決問題
記者昨天還隨一輛全民健身器材維修車來到靜海縣新都廣場的一個健身園,現場瞭解了維修隊員的工作情況。這次報修的是一件名爲“左右側擺器”的健身器材。維修人員分析了這件器材的病情——“它有兩個‘腿’,一個‘腿’鬆動接觸到了地面,不能再進行搖擺;一個‘腿’的踏板因爲質量問題已經掉了,沒法使用了。”上午維修隊員接到報修電話勘查了現場情況後,發現主體和支架的連接已經生鏽,於是將上下部分連接的軸承切開,將兩個“腿”帶了回來修復,重新裝上了踏板,並噴上了天藍色的油漆。下午,兩位維修隊員將修好的支架安裝回器材的主體上並換了新的軸承。維修隊員還特地爲這個器材主體裝上了一個“鐵帽”,他們告訴記者,“這件器材之所以軸承容易生鏽,就是因爲原來這個‘帽’是塑料的,下雨的時候容易進水腐蝕器材進而生鏽,這次換成鐵質的,就能避免這個問題了。”維修過程中,很多居民都聚過來觀看,並感慨着維修工作的及時,一位大娘說,“這個器材比較受歡迎,有時候都得排隊。”另一位李大爺則馬上樂樂和和地用上了這個“左右側擺器”。新報記者金學思實習生康娜攝影金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