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朱日和,蒙語的意思是“心臟”。在當年成吉思汗縱橫馳騁的古戰場上,北京軍區朱日和訓練基地高級工程師、全軍訓練基地建設專家組組長張冀湘運籌帷幄、厲兵秣馬,試驗打贏未來戰爭。
全軍一流示範工程
20年前,朱日和只是一個荒蕪的裝甲兵訓練場。1998年初,張冀湘被任命爲朱日和訓練基地副司令員,負責領導組織基地信息化建設。
當時,基地方圓上萬平方公里,少見人煙。張冀湘就是在這“一窮二白”之上,領銜建設“五大系統”,推動我軍傳統訓練模式深刻變革。他用系統工程方法組織軍事和工程技術專家攻堅破難,歷時一年作出總體規劃;又歷經10個月苦戰,“五大系統”研發成功。一個以信息技術爲支撐,以計算機網絡爲平臺,集導調監控、輔助評估等“五大系統”於一體,着眼未來預留拓展空間的高技術體系,正式啓動運行,演兵場成了“準戰場”。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組成的鑑定委員會如此評價:“該系統屬軍內首創,填補了國內空白,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同類信息系統先進水平。”總部首長考察後高興地說:“這是全軍訓練基地的一流示範工程。”
2007年,軍委、總部把朱日和訓練基地確定爲我陸軍唯一複雜電磁環境建設試點單位。至此,張冀湘踏上將傳統演兵場打造成信息化戰場的轉型征程。
然而,複雜電磁環境是什麼?如何構設?既是全軍性難題,也是世界級難題。張冀湘帶人走訪全軍40多家院校和科研院所,邀集160多名專家參與研究設計,編寫出我軍首個《基地複雜電磁環境建設軍事需求報告》。他和他的科研團隊採集數以億計的數據,從中探尋電磁信號規律。還將數百種用頻裝備的電磁頻譜繪製成圖表,擬製出《陸軍基地複雜電磁環境建設方案及規範》。憑着每天休息不超過5個小時的勁頭,張冀湘與基地官兵創造了“朱日和速度”:原計劃3年完成的試點建設任務,他們僅用15個月便優質高效完成。“複雜電磁環境應用系統”研發成功,使基地實現第二次歷史性跨越。
2011年上半年,軍委、總部決定:將朱日和訓練基地建成全軍唯一陸軍聯合作戰實驗場。作爲我軍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的強力之舉,張冀湘不捨晝夜,領銜新建和升級改造了訓練信息系統等4大類數十個項目,把基地打造成一個多維複雜戰場。
在攻關中締造奇蹟
在張冀湘看來,信息化建設,必須與軍事需求精準接軌。他破解軍事需求與科技緊密結合的難題,在一次次攻關中締造奇蹟。
張冀湘廣泛涉獵戰役指揮、聯合作戰、合同戰術訓練、信息對抗、計算機網絡技術、系統論等軍事、科技和社科前沿知識。他時刻關注着世界最新軍事變革動向。張冀湘說:“美軍通過與《第三次改革浪潮》作者托夫勒夫婦探討,形成空地一體戰理念;通過研究《未來戰爭》系列叢書,引發數字化部隊和數字化戰場概念;通過研究惠普和微軟兩大公司的經營模式,產生出網絡中心戰思想。”因此,他的目光始終把前沿科技向演兵場應用上聚焦。
一度,演兵場上出現的一些現象,讓大家哭笑不得:實兵模擬交戰中,被“擊中”的坦克還在橫衝直撞。由於激光只能打直線,紅藍雙方的坦克往往都躲在山包後面,誰也不露頭。戰場上哪有這回事!張冀湘和他的科研團隊通過將數據採集器收集的相關數據,以短信形式發送至實兵對抗服務器進行模擬計算,輔助評估系統根據雙方兵力、火力配置情況自動生成毀傷效果,使得消極隱蔽以求自保的作戰單位無處躲藏,再現客觀真實的戰場。涵蓋諸軍兵種的實兵交戰系統的研發成功,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時任副總長的許其亮說:“實兵模擬交戰系統的出現,是我軍實兵演習方式的重大變革。”他指示迅速向全軍推廣。
參演部隊震撼與警醒
複雜電磁環境應用系統登場亮相,很長一段時間搞得參演部隊無計可施。還有部隊怕輸,請張冀湘網開一面,但他從不手下留情。張冀湘說:“要取勝於明日戰場,就得實打實、硬碰硬練兵!”
張冀湘設計的一場紅藍網上對抗大戰,讓參演部隊震撼與警醒。
基地導調指揮中心紅藍對抗室。張冀湘組織某部與使用外軍重裝部隊作戰編組和戰法的藍軍,展開網上過招。對抗中,該部所屬團、營、連在數百臺計算機上,使用一線平推傳統戰法猛烈衝打,而張冀湘則調遣藍軍發揮航空兵支援火力強、主戰裝備射程遠的特點,在該部主戰裝備射程外邊退邊打。剛打一個回合,該部兩個連隊沒見到藍軍影子,就已被“殲滅”。
張冀湘帶出的碩士研究生、現任某師師長的田越深有感觸:“在我導師創設的信息化戰場上由他導調演兵,使陸軍指揮員牢固樹立起信息主導、三軍聯合、體系對抗、精確作戰的先進理念,部隊訓練更貼近實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