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早戀是困擾家長和老師的話題,以前總是不好談,如今在中小學生的心理教育當中,直面正視教育話題,並且設置了教育任務。昨日,人和實驗學校副校長秦波稱,學校近期召開了一次家長會,會上第一個家長髮言提出的問題就是關於孩子早戀的問題。“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早戀傾向,首先不要過於擔心,要分年齡分階段的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順其自然
秦波稱,很多家長髮現幼兒園、小學的小朋友都在說“喜歡”、“耍朋友”、“嫁人”之類的話。其實家長聽到這些不要擔心,低年級的小朋友對戀愛其實是沒有感覺的。
家住南岸區四公里塑源閣9棟的王雷說,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多次收到班上男生的表白,說長大後要娶她。“我纔不要嫁給你,我要嫁給我爸爸。”女兒的回答讓他笑得合不攏嘴。
“孩子也就是在語言上進行模仿,對於什麼是耍朋友、戀愛,根本不知道什麼。”秦波說,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小學低年級提到耍朋友什麼的,也就是過過嘴,家長無需溝通,也無需解釋。
激勵向上
巴蜀小學6年級4班的班主任曾收到了學生李遠洋課間遞上來的紙條,要求換到與班上某個女生坐。李遠洋平時比較貪玩,成績靠後,班主任就與他籤協議:你要把你的成績變得和那個女生一樣優秀,就能和她坐在一起。李遠洋開始發奮學習,週末有人約他出去打遊戲,他也拒絕了。半個學期後因爲考試達到要求,老師承諾也兌現了。
“其實,概念上的早戀多數都是偶像派。”我市著名兒童心理教育專家肖亨利稱,在中小學生階段,他們眼中的愛情,也就是一種崇拜,要麼是對方的長相很不錯,要麼是成績優異、要麼就是有一技之長。所以家長要激勵孩子在學習中追趕,消除差距,消除神祕感。有溝通的機會,還可以適當讓對方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交換隱私
聰明的家長往往不會採取過激的溝通方式,偷看日記、收買孩子好朋友打聽隱私的,都是有待提高的家長,正確的溝通方式很重要。我市著名兒童心理教育專家肖亨利坦言,父母要想了解孩子心理動態,從嘴裏挖出料來,自己得主動,與孩子平等交往,挖點自己的在這個階段的料給孩子聽。
“孩子一聽,感覺有共性,能產生共鳴,也覺得你真誠,漸漸也會學着與你溝通。”肖亨利稱,家長與孩子打開話匣子,引導起來就會方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