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工作中的張兵兵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是我國輕紡工業的發源地之一,紡織業在本市發展歷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隨着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人們對於紡織的關注與瞭解也不如從前了。日前,記者從天津紡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主辦的“感動紡織十大人物”活動中瞭解到,看似平凡的紡織品凝聚了採購、研發、生產等各個環節工作者的心血。
感動人物不評一把手包括外來務工人員
“感動紡織十大人物”參選對象是全系統所屬各單位的在職幹部員工,尤其提到包括外來務工人員。最終,十八大代表、天投公司棉紡織一廠擋車女工張兵兵,天寶公司創業投資公司業務經理周超,天投公司棉紡織廠產品開發部面料開發師葛曉華等十位員工榮膺“感動紡織十大人物”。
紡織之源的採購者:周超
周超從2005年開始負責紡織最基本的原料——棉花的購銷工作,在這樣的一個崗位上一干就是7年。7年裏,周超每年都是9月中旬就要前往新疆棉產區,一直要呆到次年1月份才能回來。一年將近一半的時間都在新疆度過,且永遠是在當地最寒冷的季節裏。周超告訴記者:“我們的紡織對棉花的要求比較高,新疆日照時間長,日照充足降水少並且氣候乾燥比較適合棉花的生長,所以新疆就成爲了我們主要的棉花收購區。”
周超回憶道:“2005年剛到新疆的時候我真是不習慣,那裏太乾燥了,嘴和手都幹得開裂,後來時間久了就慢慢好點了。7年來,我快把新疆的地方都跑遍了,從喀什到麥蓋提,從阿克蘇到庫爾勒……我們在新疆有4個比較大的棉花收購點,其中3個點之間相距70多公里,與另一點相距300多公里,有時候忙起來一天之內我要在這幾個點之間往返好幾趟。每年企業大概要從新疆採購五六千噸棉花,看着這些剛收購上來的棉花加工成皮棉,再將皮棉運回用於生產加工成最後出產的紡織物,就覺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多彩面料的開發者:葛曉華
38歲的葛曉華是一名面料開發師,畢業於天津工大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專業的她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閒暇的時候,葛曉華時常會出現在濱江道的街頭,但並不是忙着逛街購物,而是觀察來往的人們。“我會注意他們的身份、職業、穿着衣服的面料以及整體衣服的搭配等,爲我的工作積累素材,發現美然後創造美,這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在紡織材料快速發展的今天,新型面料的研發已經成爲市場競爭的重要內容。“我們所研發的產品就是製衣最基本的面料,從產品設計到工藝設計,再到面料的選擇,經過這些複雜的步驟後,產品才能成型。”
這些年來,葛曉華設計的7個面料獲得中國流行面料的入圍產品,作品“心雨”更是獲得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二等獎。葛曉華告訴記者:爲它起這個好聽的名字,是因爲這種材料是在大花織物的基礎上又點綴了一些小玫瑰花,以橙色、紫色爲主,非常精緻,遠遠看去會有一種雲霧繚繞的浪漫感覺。“心雨”主要用於女裙裝,十分富有光澤感。
從紗到布的創造者:張兵兵
記者在活動現場見到的張兵兵總是洋溢着甜美的笑容,25歲、擁有白皙清秀容顏的她讓人覺得就是位剛畢業的青澀學生。而實際上,作爲本市最年輕的黨的“十八大”代表的張兵兵已經在擋車女工崗位上工作了8年時間,期間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成爲天紡系統最熟悉的人物。
擋車女工所工作的環節是紗變成布的關鍵節點。這位20來歲的姑娘在這個溼度高、噪聲高的平凡生產環節中,操作着十多臺擋車,創造了年超產2.01萬米、少出次布450匹、超計劃200%的紀錄,成爲全市最優秀的擋車工。雖然贏得了諸多榮譽,張兵兵依舊奮鬥在一線崗位,經常連續工作12個小時。擋車工體力消耗大、工作時間緊、車間常年溫度在29℃左右,溼度在75%左右,還有機聲隆隆的噪音,所以不少姐妹都受不了這樣的工作強度,崗位人員流動很快。作爲業務能手,80後的她已經前前後後帶過30多名徒弟,不僅將她在工作中總結出的“三快”織布法手把手教給她們,更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着堅持的力量。記者金學思實習生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