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華網杭州1月25日電(張遙、李耘耕)一向以嚴格著稱的中國戶籍制度在接二連三的“房妹”、“房姐”事件中遭到“嚴寬有別”的質疑。
中國公安部24日公佈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因爲擁有多套房產被外界稱爲“房姐”的龔愛愛,戶口所在地爲陝西省神木縣神木鎮,但其違法違規在山西省臨縣、興縣和北京市房山區各辦理了一個戶口。
就在兩週前,河南鄭州“房妹”一家四口剛剛被查實每人擁有兩套戶口,全家人最多時擁有30多套房產。
距離“房妹”事件發生地鄭州僅百餘公里開外,河南蘭考婦女袁厲害在過去二十多年間收養了100多個孤兒棄嬰,上戶口的僅有20多人。
對普通人而言關卡重重的戶籍制度,卻接連被用來造假牟利、隱匿財產,這一現象引發廣泛爭議。
“戶口附着的居民福利差別巨大,這本身就牽涉社會公平。在權勢面前,這種不公被利用並且放大了。”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陳友華說。
城鄉二元戶籍制是中國長期以來的一項制度,1958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標誌着這項制度的建立。戶口對應的社會身份,牽涉到中國人從出生、上學、就業、社保到結婚、生子等方方面面。
河南人李超軍在浙江義烏一家民企打工。讓他感到慶幸的是,企業向當地爭取了一些打工子女進入公辦小學就讀的指標——儘管他仍需要爲兒子的“外地人”戶口多繳納1.2萬元“贊助費”,這相當於他三個月的工資。
“外來務工人員最頭疼的是子女入托、入幼、入學的‘三入’難題。公辦學校難進,不少人只能讓小孩送回老家讀書,這樣夫妻倆中就得回去一個,照顧孩子。”李超軍說。
在允許外地孩子隨父母在本地參加高考這一項看似簡單的事項上,儘管中央政府要求在2013年到來之前解決,但洞開異地高考大門的多是浙江、山東這些高考競爭異常激烈、外地孩子望而卻步的省份,並沒有觸及北京、上海這些高等教育資源集中的核心地區。
在一些戶口“含金量”高的城市,能否落戶成了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參考指標。湖北人劉暖曾經因爲不能落戶北京拒絕了三份工作邀請,最終簽約的用人單位向她承諾解決戶口,但要求是至少在單位幹滿五年,否則需支付不菲的違約金。
儘管落戶仍有一些波折,但如今在她看來仍然“值得”——可以就近辦理準生證,不用爲了辦一份護照奔波外地,與通信運營商簽訂寬帶上網合同時,也無需繳納外地戶籍額外需要的500元押金。
隨着近幾年中國各地發力樓市調控,買房權限在一些城市同樣與戶口掛鉤。在北京,外地人買房需要具備連續五年納稅證明或者社會保險證明。
陳友華認爲,戶口“含金量”的差別帶來權力尋租的動力,“戶籍制度的漏洞不是執行嚴格與否的問題,一種制度變成了某種權力的象徵,必然會出現腐敗”。
事實上,近年來戶籍制度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認爲,把戶籍制度和其所關聯的利益剝離開來,走城鎮化道路,纔是戶籍制度改革關鍵所在。
“怎麼樣讓農民能留在城裏生活,這纔是問題的關鍵。如果能實現人的城鎮化,戶籍制度的桎梏會慢慢淡化。”鄭風田說。
新年伊始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政法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3年中國將推進勞教制度、戶籍制度改革等四項重點工作。
不過,觀察人士也表示,這次會議提出的幾項改革無一不是“硬骨頭”。通過反貪腐保障現有制度下的相對公平,短期內或許更具操作性。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一次講話中指出,“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羣衆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