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綜合消息“爲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服務軍隊現代化建設,更好地完成搶險救災、人道主義救援等緊急任務,我國正在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大型運輸機,加強空中運輸能力建設。”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在2012年12月27日的新聞發佈會上這樣回答記者的有關提問。2012年12月下旬,幾張非常模糊的照片開始在世界各國軍事網站上流傳。這些照片顯示,中國的大型運輸機已經造出樣機,即將進入試飛階段。
世界關注“中國大運”
根據媒體報道,中國的新型大型運輸機被命名爲運-20。英國《簡氏防務週刊》網站2012年12月27日報道稱,運-20是一款大型寬體軍用運輸機,由4個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報道稱,運-20採用了類似於俄羅斯伊爾-76大型運輸機的臨界上單翼結構,前機身有明顯的凸起,而其寬體構造、尾部和T型尾翼等設計則與美國C-17“環球霸王Ⅲ”大型運輸機相似。
儘管該機的部分設計被認爲與伊爾-76類似,俄羅斯戰略分析與技術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卻認爲該機比伊爾-76有優越之處。他在“俄羅斯之聲”廣播電臺網站撰文稱,與伊爾-76相比,運-20體積較大,有很大改進。《簡氏防務週刊》也認爲,運-20可以運載中國陸軍最重的99式主戰坦克,加上機身內的寬敞程度,該機將能運輸解放軍的大部分大型作戰和支援車輛。
改變軍隊和國家面貌
大型運輸機一般指的是最大起飛重量大於100噸小於200噸的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小於100噸的運輸機一般被定義爲中型運輸機,此類運輸機的典型機型包括美國的C-130系列、俄羅斯的安-22系列和中國的運-8、運-9系列等。最大起飛重量超過200噸的運輸機一般稱爲超大型運輸機,典型機型包括美國C-5“銀河”運輸機和俄羅斯的安-124運輸機。
有軍事專家認爲,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不能指望由國外的運輸機充當未來中國軍隊戰略空運力量的主力。多家外媒均認爲,僅從中國民間對緊急情況下的運輸需求看,中國就迫切需要國產大型運輸機。“俄羅斯之聲”電臺網站報道稱,伊爾-76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2010年吉爾吉斯斯坦和2011年利比亞撤僑行動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國《聯合部隊季刊》曾刊文指出,2008年汶川地震暴露出中國空軍的運輸救援能力嚴重不足,而美國當時派出2架C-17運輸機協助中國的救援工作。文章援引蘭德公司分析師羅傑·克里夫的話稱,在汶川地震發生之後的數年,北京將提高災難救援能力列爲解放軍的“新優先事項”。
有人估計,如果運-20順利服役,中國還會以運-20爲平臺發展衆多支援保障飛機,如空中預警指揮機、空中加油機等,從而大大提升中國軍隊總體作戰能力。同時,多家外媒均認爲,運-20目前還只是使用俄羅斯D-30發動機,未來換裝更高級發動機後,運-20還有性能提升餘地。不過,也有外媒指出中國大型運輸機設計經驗不足,運-20的試飛過程將會比較複雜。對此,楊宇軍表示:“大型運輸機技術複雜,需要經過設計、試製、試驗、試飛等一系列研發過程,中國大型運輸機的研發工作正在按計劃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