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2月1日起,我國首個個人信息保護國家標準——《信息安全技術公共及商用服務信息系統個人信息保護指南》正式實施。河西區張女士給本報投訴版發來電子郵件反映,雖然保護指南已經開始實施,但網絡上竟然還有人把她的車輛信息當做商品來販賣。
近日,河西區讀者張女士經常被各種推銷車輛保險、汽車用品,甚至是二手車買賣的電話打擾,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些人居然能夠直接說出張女士的名字和所購車輛品牌。一位打來電話要買張女士車的人告訴她,他的信息是花錢買的。
記者根據張女士提供的線索,在網上搜索到一個名爲“車主個人信息查詢”的網站,其聲稱可以查“全國車主個人全套身份信息”,網頁中以廣東省廣州市車主信息爲例進行了檢索截圖,刻詳細獲知車主的“居住地址、姓名、電話、身份證號碼”,甚至是“購車日期、發動機號碼”,查詢費用是130元,可以通過支付寶支付,而聯繫方式僅僅是一個QQ號碼。
對於網絡販賣個人信息資料情況,德唯律師事務所賈芳律師認爲,公民的個人信息屬於隱私權的保護範疇,惡意收集、散佈、買賣個人信息都是嚴重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行爲。《保護指南》是我國首個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國家標準,明確規定在個人信息的收集階段需要具有特定、明確、合法的目的。收集前要採用個人信息主體易知悉的方式,向個人信息主體明確告知。也就是說,只有在個人信息主體知曉並同意的情況下,他人才可以使用相關個人信息。尤其是不可以直接向未滿16週歲的未成年人收集個人敏感信息,確需收集其個人敏感信息需要徵得其法定監護人的明示同意。收集階段告知的個人信息使用目的達到後,需要立即刪除個人信息。
此外,賈芳律師還表示,《保護指南》的出臺標誌着我國對個人信息的保護進入了一個“有標可依”的階段,在標準明確以後,首先,相關部門要嚴格執法,嚴厲打擊非法竊取、販賣、使用個人信息的行爲,從源頭上遏制對個人信息的非法傳播和使用。其次,針對網上提供信息發佈服務的商戶要加強監督和管理,比如在其辦理入網手續時,要求其採取後臺實名制,以便在日後的責任追究過程中有據可尋。第三,加大科技投入,通過技術攔截等高科技手段阻斷個人信息的泄露和傳播。(記者孫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