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天津北方網訊:2月16日上午8點多開始,本市就籠罩在隆隆的開門炮聲中,整個城市上空,是灰暗的霧霾天氣。炮聲持續到中午12點,午後仍不斷有炮聲傳來。“開門炮”是不是加劇霧霾天氣的禍首?燃放鞭炮是不是傳統習俗?是不是污染環境?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是否應該帶頭保護環境?種種思考,在市民中引發了強烈爭議,也應引起反思和重視。
“開門炮”引起廣泛爭議
和平區建設路附近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門前,2月16日上午8點30分左右,燃放起煙花爆竹。在附近單位上班的小趙剛好路過,嚇得躲到路旁避讓,好不容易熬到燃放結束,她氣憤地給本報打來電話:“現在的霧霾天氣這麼厲害,這樣放炮,不是雪上加霜嗎……再說,國有企業應做好表率,就是有再多的錢,也不能這樣揮霍。”記者趕到現場時,該單位燃放早已完畢,清潔工人正在清掃門前炮屑,記者看到,炮屑量足夠裝滿一個小清潔車,足見當時的燃放規模。
當天上午9點多,記者驅車來到河東區富民路棉三家屬區附近,路旁六七個人正在一處單位的門口擺放鞭炮。記者看到,該單位是一個空曠的大院,裏面是一溜平房,單位門口沒有設置門牌。記者上前詢問,一名工作人員稱:“我們是區拆遷辦臨時辦公地,沒有掛牌……今天剛上班,放鞭炮還不是爲了圖吉利……”9時18分,一名男子點燃引線,衆人散開,炮聲響起,炮屑四散。
記者驅車一路沿河西、河東、和平等街道駛過,到處都是燃放鞭炮的人羣。在河西區麥收大廈的一處空地,因附近商戶較多,以致排隊燃放“開門炮”。一撥兒人燃放後,另一撥兒人迅速填補“空缺”……
網友“龍淵”說,2月16日早,他從友誼北路經過中國銀行天津總部,“遮天蔽日,有近50名保安和穿制服的工作人員,手裏拿着滅火器,那個叫遍地紅花啊,響徹雲霄!所有路人避而遠之,罵聲不絕於耳!屏住呼吸繼續前行,到友誼集團、招商銀行,沿途啊一直到迎賓館纔算消停……”
另有市民劉先生說,他把汽車停在凌賓路附近辦事,20多分鐘後回來取車,卻發現剛刷完的車身和附近地上,都是炮屑,再仔細一看,車尾部的車漆還被鞭炮崩壞了幾處。一打聽,原來是這兒的一家自來水公司剛燃放了“開門炮”。“圖吉利,也不能沒有公德心。破壞了環境,還影響了路人和車輛,這種做法,實在不可取……”
2月17日(農曆正月初八),是大衚衕商貿區開業首日,“開門炮”的燃放規模宏大。有市民質疑稱,大衚衕是華北地區小商品集散地,商鋪集中,且貨品以易燃的棉布衣服和鞋襪爲主,消防安全隱患一直是該地區的重中之重,“姑且不論燃放鞭炮的鉅額浪費,萬一樂極生悲,引發火災,怎麼辦?”
民族傳統是否該與時俱進?
記者採訪中看到,多數市民已經認識到了過度燃放鞭炮的危害,春節期間少放鞭炮,甚至主動拒放“開門炮”。市容部門的統計數字顯示:除夕夜、大年初一和初五,全市燃放鞭炮的數量下降了四成以上。
南開區體育中心附近的博世商貿公司,今年就沒有燃放“開門炮”。該公司負責人寧總說,哪個公司都希望圖個吉利,花點錢放點鞭炮,也花不了幾個錢,但是,給環境帶來的負面效應,讓該公司今年決定“綠色開門”。“我讓員工買了幾盆大的綠植,用鮮花來襯托喜慶的氣氛。門口貼了大紅對聯、喜字,照樣熱熱鬧鬧。還體現了文明、環保理念。公司的員工都說公司有了新氣象,今年的生意肯定有新開拓,會發大財。你看,一個觀念的小轉變,開門儀式更受歡迎……”
和平區建設路上的該國有企業負責人接受採訪時,承認考慮不周,稱沒有接到上級部門“不準燃放開門炮”的通知,就沿襲了往年的一貫做法。“我們下面有很多子公司,經營業務很多,要完成指標,經營壓力很大。今天是上班第一天,子公司的負責人都到集團公司來團拜,大家決定熱鬧一下,放‘開門炮’,是想在開年之初圖個好頭彩……”該負責人說,現在想來,這個“開門炮”放的的確欠考慮,“我們會認真聽取市民們的建議,明年初七上班不會再燃放‘開門炮’……”
不過,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是否禁放“開門炮”,仍然有着兩種不同的聲音。也有部分單位和市民認爲,燃放煙花爆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已經延續了幾千年,應該繼承和發揚。
北京大學孔慶東在微博上力挺“燃放鞭炮”是傳統文化,對“認爲放鞭炮是愚昧落後不文明”的觀點進行痛批,甚至認爲很多國人被“洗腦……只要是中國的,慢慢地就都成了罪惡的。”
孔慶東的觀點,有很強的代表性。“新年不讓放鞭炮,純粹是扯淡。把放鞭炮和PM聯繫在一起,是本末倒置,偷換概念。”還有網友稱,本來年味已經越來越淡了,放炮也不讓,難道都躲在家裏看電視刷微博?平時注意環境就行了,“不放鞭炮的年還是中國年嗎?中國年是喜慶,是熱鬧,是‘爆竹聲聲辭舊歲’的壓力釋放,和對新年的紅紅火火的期待!”
商戶李先生接受採訪時,稱自己燃放了“開門炮”,並認爲此舉沒有不妥,明年將繼續堅持。“一邊是傳統文化,一邊是當今糟糕的生態。我也認爲霧霾天氣影響人們健康,但是,每年放炮也不過幾個小時。與其禁放鞭炮,我們不如把精力放在工業整治上……”李先生說,燃放鞭炮,肯定會對環境有影響,但是,“鞭炮作爲文化符號,我們思考的不應是因噎廢食。”
誰來帶頭禁放“開門炮”?
在燃放“開門炮”的爭議聲中,本市的空氣質量數據,讓很多市民憂心忡忡。據報道,2月16日下午4點,空氣質量發佈平臺上顯示,天津市17個監測站點由之前的黃色良好全部“升級”成橙色輕度污染。
記者採訪中看到,燃放“開門炮”的,除了商家外,還有很多是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
“‘開門炮’動輒數百、數千,有的甚至達到數萬元。請問,這麼龐大的‘開門炮’錢,是誰來出?是負責燃放的個人掏腰包,還是我們全體納稅人來負擔?這筆費用又將會以什麼名目列支?辦公經費?鞭炮採購通常沒有發票,裏面有沒有變相回扣和腐敗?”在河西區政府工作的公務員李先生說,機關、事業單位,本是爲羣衆辦事的機構,要什麼“開門炮”?又圖什麼吉利?燃放“開門炮”,是一種應該唾棄的奢侈浪費行爲,與中央提出的厲行節儉精神相違背。
早在春節前,天津“勞模志願者協會”的勞模志願者曾向商店、公司、銀行、賓館、飯店等沿街單位發出倡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爲建設生態天津做貢獻,揮別節後燃放“開門炮”的習慣。該宣傳倡議:“今年以來霧霾天氣持續困擾天津,爲了保護環境,減少空氣污染,我們倡議在節後上班第一天(初七)最好不放‘開門炮’……”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曉兵認爲上述倡議很好,但認爲應該將禁放“開門炮”升格爲政府令的形式。李曉兵說,瀋陽等地前些年出臺規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禁止燃放“開門炮”,這個做法值得天津市效仿。“我們還應該將範圍擴大到國有企業,在全社會倡導文明、低碳的生活方式。”
“霧霾天氣中,市民們都感到很痛心。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少些抱怨,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少燃放一掛鞭炮做起,爲城市的整潔、美好,伸出自己的雙手。”李曉兵副教授說,正月十五即將來臨,本市將再次迎來放炮高峯,空氣污染肯定會加重,他呼籲政府儘快出臺規定予以規範,同時,他也希望市民儘可能減少燃放煙花爆竹。本報記者 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