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都市的繁華給了人們無限誘惑,而偏遠小站卻有着別樣風景。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平凡中同樣熔鑄着質樸的情懷。九年來,天津鐵路公安處民警劉義海帶着他的小馬紮,駐守裏瀾城小站上,演繹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他是小站和14公里沿線大名鼎鼎的“馬紮警官”。
發展義務宣傳員 一起維護安全
正月初十的清晨,家住河北區建昌道的劉義海早早地起來,開始準備到離天津有一百多華里的永清縣裏瀾城火車站去上班。劉義海這一去就是三天,由於小站條件較差,他每次去都要帶上三天的食物。“我帶的飯和衣服,都是愛人給準備好的!”劉義海正說話間,廚房裏傳來了炒雞蛋的聲音。老伴這次給他準備的是醬牛肉和青椒炒雞蛋。
劉義海今年55歲,1989年開始從事鐵路公安工作,2004年在乘警隊值乘期間患腦栓塞,需要每天服用藥物。2004年他調入鐵路永清派出所,在裏瀾城駐站工作。裏瀾城民警駐站點管轄津霸線14公里,實行二名駐站民警兩班倒工作制。其管轄線路高路基,沒有護網和任何防護設施,無線路保安,同時村街距離線路較近而且較爲密集。
8點30分,劉義海將飯菜裝進了揹包,然後走出了家門。9點,劉義海來到北站,這時車站裏已經有幾名準備去外地工作的鐵警。劉義海常和他們碰面,幾個人聊了起來。
9點25分,劉義海登上了開往裏瀾城的綠皮列車,列車於10點55分到達裏瀾城車站。這個被楊樹包圍着的車站很小,只有兩棟房屋。位於小站左面的一間簡陋房屋,是劉義海和另一名民警的辦公室、臥室兼廚房。“過年好啊!”在走進辦公室前,劉義海挨個地和春節後還沒見過面的小站同事們打着招呼。走進屋子,劉義海放下揹包,然後拿起他心愛的馬紮、筆記本和水杯,走了出來。將馬紮細心地綁在自行車的後架上,將筆記本別在前面的車筐上,他騎上自行車和小站的信號員擺了擺手,然後向附近的小村莊騎去。
作爲這個小站的民警,劉義海不僅要負責車站的治安、防火的事項,而且還要負責沿線14公里線路的安全。正月初一、初二劉義海一直在車站和鐵路沿線維護治安。這一次,他決定要去村子裏看看鄉親們。劉義海很快就來到了小朱莊村村民陳柏昌家,陳柏昌從事修車和電氣焊工作,他是劉義海發展的義務宣傳員之一。
劉義海坐在馬紮上,抓着陳柏昌女兒的手問:“學習怎麼樣了啊?作業寫了嗎?”女孩靦腆地笑了起來。“一定要好好學習啊!以後沒有文化是不行的!”很快,劉義海轉到正題,詢問起最近幾天的線路情況。陳柏昌回答道:“我今天還到附近的鐵道線看了看,沒發現人。您放心,我一定盯住了!”劉義海一邊記着,一邊囑咐着。
陳柏昌這樣的朋友劉義海交了不少。周永順家住在淘河村,他家與津霸線直線距離50米,能隨時觀察二三公里線路。周永順在家搞了一個小型養豬場,每天都在家忙活。幾年下來,周永順從線路上清理下來的閒雜人員有30餘名。
幫村民建隔音牆 大家消除隔閡
隨後,劉義海騎着自行車穿過涵洞,來到位於鐵道旁的趙家場一村村民老範家。劉義海和老範一家緣分匪淺。2010年7月,津霸線上行47公里443米處發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母子二人死亡。趙家場一村緊鄰鐵路,最近的地方距鐵路僅七八米,終日飽受火車的噪音影響。當劉義海敲開趙家場一村書記小周的大門後,還沒等開口,只得到一句“什麼時候把鐵路的噪聲解決了,什麼時候咱們再談”。劉義海意識到解決噪聲問題就是改變當前警民關係的轉折點。
於是,他帶着自己的馬紮,拿上水杯,一次次敲開村民的大門,一遍遍地聽取和記錄村民的呼聲。劉義海將收集到的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彙集整理後,向其所在的鐵路永清派出所領導進行彙報。所領導對趙家場村的噪聲問題很早就與多方聯繫,此時他們意識到噪聲問題不能一拖再拖了。在一次次真誠溝通下,老範終於敞開心扉:“老劉呀,我們真是服了你了,我們只是對事不對人。”經過鐵路警方的多方溝通協商,天津工務段終於決定爲這裏修建隔音牆。隔音牆建成之日,老範拉着劉義海的手說:“多虧了你們這隔音牆才能建起來,這麼多年了我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劉義海向老範和小周仔細地瞭解了這幾天的情況,並再三叮囑他們隨時注意線路安全,及時阻止無關人員上鐵路,如有情況及時聯繫。
已經是中午了,但劉義海堅持要走完此次走訪的最後一站。他騎車來到新北街村呆傻人員劉昆(化名)家。2010年,劉昆因到線路撿拾塑料瓶,造成一列客車停車。因爲劉昆家裏生活困難,他的父親說沒有能力管他。劉昆一家過不了了,劉義海就在經濟上接濟一點兒。如今劉昆一見到老劉就說:“劉伯伯,我再也不上鐵路了。”看見線路附近有人就衝他們喊:“快走!快走!”劉義海和劉父說了會兒話,劉昆也回來了。見到劉義海,他親切地喊着“劉伯”,然後一邊用手比劃着,一邊對他說:“鐵路上沒人!嗯!沒人!”劉義海欣慰地笑了。在得知劉昆已經在本村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且還管吃之後,劉義海囑咐他,要好好幹活,不要給父母添麻煩。
劉義海對記者說,雖然年齡已經不小了,而且身在小站,但他要演奏出最動人的人生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