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雷鋒班現役戰士爲孩子們題寫勉勵贈言 |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是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爲雷鋒同志題詞50週年。新年剛過,市少年宮組織學訪團奔赴遼寧撫順雷鋒團駐地交流學習,他們近距離了解雷鋒,感受雷鋒的工作和生活,領會雷鋒精神的真諦,被雷鋒精神的正能量所溫暖。
春寒料峭的北國冰封雪裹,鋼城撫順還沉浸在新年的氛圍中,市少年宮學訪團一行來到遼寧撫順雷鋒團。
雷鋒生前所在團隊一直保留着“雷鋒班”。雷鋒班的7名“90後”現役戰士向孩子們介紹了“雷鋒班”裏三件“傳家寶”——節約箱、理髮箱和修鞋機,以及他們堅持多年的學雷鋒的傳統。“這三件傳家寶曾是雷鋒老班長艱苦樸素、助人爲樂精神的見證,而今我們仍在使用這三件‘傳家寶’服務連隊和羣衆。當然,當代的雷鋒精神,早已不是穿補丁鞋和縫補丁衣那種‘吃苦’和勤儉節約了,我們現在每天都在續寫雷鋒日記,加入了更多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比如說志願服務、團隊精神等。”雷鋒班第25任副班長曲宗明介紹說。
曾經給雷鋒班寫過信的學訪團小團員、本市河北區實驗小學的劉欣怡親眼看見了用了幾十年還散發着溫潤光澤的傳家寶,她表示自己回去也要續寫雷鋒日記,從自身做起,勤儉刻苦;從公交車上讓座、在家做家務做起。還要勸家長每週少開兩天車,改爲綠色出行;說服小夥伴不用紙巾,改用手帕,用點滴行動保護環境。
在雷鋒紀念館內,23歲的講解員喬婷嬌是雷鋒戰友喬安山的孫女,她用孩童的語言,故事化的表達給學訪團講述了雷鋒的成長故事,帶他們參觀了雷鋒生前所用物品、照片及日記。“傳播雷鋒精神也要緊跟時代步伐,我們學的是實質而不是形式。”喬婷嬌說,現在“雷鋒班”已與全國400多個學校建立了聯繫,針對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用着芯片長大的新生代青少年,需要我們用更貼近時代的視角去解讀雷鋒精神,用孩子們喜歡的語言去介紹雷鋒。
學訪團成員於曦說,看到雷鋒使用過的牙刷只剩幾根毛了,想想平日自己用東西大手大腳,有時僅僅因爲文具或玩具樣子不喜歡了,就隨意丟掉,覺得很慚愧。回去以後,要告訴同學在這裏的見聞,大家一起互相監督,節約不浪費。團員們還紛紛表示“以前只知道學雷鋒做好事,去了雷鋒班以後,我們感覺跟雷鋒一下子親近了好多。雷鋒精神離我們並不遠。在我們眼裏他永遠是年輕可愛的‘雷鋒叔叔’,永遠是我們學習的偶像。”
學訪團一行參觀了雷鋒紀念館,到雷鋒班的宿舍和戰士近距離接觸,和雷鋒團的官兵舉行了聯歡,時間不長,收穫頗豐。
學訪團回津後,市少年宮舉辦了學雷鋒實踐活動啓動儀式,向少年兒童代表展示了雷鋒班7位戰士在書法冊頁上親筆題寫的勉勵贈言和從雷鋒團現役戰士手中接過的象徵傳遞雷鋒精神的國旗,並將國旗以接力的形式,在全市十幾所中小學校中傳遞,傳遞雷鋒精神,傳遞正能量。市少年宮還舉辦“雷鋒精神伴我成長”——天津市少年兒童學雷鋒實踐活動啓動儀式,向全市少年兒童發出倡議:知榜樣、愛榜樣、學榜樣、做榜樣,將雷鋒精神代代相傳。
市少年宮負責人介紹說,引導少年兒童學雷鋒,要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樂於接受的形式將雷鋒精神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只有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才能使學雷鋒活動常態化、自覺化。本報記者宋福棘通訊員蔣菡漪攝影姚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