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天津北方網訊:最近,公安安康醫院強制隔離戒毒所的女病房裏又添了幾個新學員。
1月9日來了個耍橫的,摔桌子打板凳:“我在外邊,絕對有頭有臉兒。”2月13日來了個邋遢的,周身散發異味:“洗澡?上回哪年洗的澡,我都不記得啦。規定必須洗?在哪兒寫着呢?”3月又來了幾個蔫壞的,看誰都不順眼,又不敢造次,暗地使壞;更有幾個膽怯的,以淚洗面,吃不香睡不甜,一肚子委屈,別的什麼都聽不進去。
這些女人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吸毒者。而管理她們日常生活、治療的,就是公安安康醫院強制隔離戒毒所的女教導陳芳。
對學員人性化管理
陳芳已是快要“奔四”的年齡,可看着不像:白淨小巧,透着一股子精明能幹勁兒。
對那個耍橫的學員,陳芳會說:“我奉陪到底!”對那個邋遢不洗澡的,陳芳就從按時起牀開始監督,洗澡必須堅持,天兒熱,洗一次都不行!對蔫壞的咱就講規矩,只要按時作息配合戒毒,蔫壞也不是大毛病。對她們,既要對症下藥,有疏導、有傾聽,也要有適當的鼓勵和讚揚,畢竟,她們也是受害者。
幫助女孩找到媽媽
女孩豔豔(化名)是和男友一起在酒吧吸食海洛因被抓入所中的。自打進來後始終規規矩矩的,卻總是對着窗外發呆。視力所及的那棟樓,正是安康醫院的精神科病房。也就是說,這裏是吸毒者,那邊是精神病人。原來,豔豔的媽媽正是個精神病人。而且,就住在對面的病房裏。陳芳說,吸毒者其實也是病人。強制戒毒是管理,更是治療。但一對母女同時出現在安康醫院,陳芳也是第一次遇上。豔豔說,我已經五年沒喊過媽媽了,進來以後,再沒見過她。
陳芳立刻決定幫助豔豔尋找母親。 “我要找個病人!”陳芳撥通了電話。“出院了?住址呢?”陳芳騎車就出發了。“孩子,媽媽已經回家了,盼着你也能早點兒回家啊!”當衣衫整齊的媽媽落座接見室的那一刻,豔豔哽咽了。從此,豔豔很少發呆了,也活潑了。用她的話說,陳芳警官讓她覺得,天變得更藍了。
帶病工作感動學員
很快,耍橫的學員變得溫和規矩了;邋遢不洗澡的女人,變得整潔有條理了……然而,此時陳芳卻病了。最初是脖子上多了不少紅疙瘩,後來發現腿也腫了,上個三樓就氣喘吁吁了。“淋巴結核中度,必須住院治療!”醫生說。“能不住嗎?眼看婦女節快到了,我那都是病人。”陳芳說。最終,陳芳還是沒住院。衣兜裏總帶着藥,鼓鼓囊囊的。進了3月,所裏邊忙着爲婦女節準備。陳芳的眼裏佈滿血絲,嗓子也總是沙啞。偶爾爬個樓梯,很快就氣喘吁吁。老公說,別人睡覺頭上用枕頭,她卻腳底下用枕頭,而且還必須用兩個。兩條腿紅腫,翻身都困難。
戒毒所裏的婦女節,學員們梳洗、更衣、照相。還有發水果、搞聯歡等內容。陳芳最喜歡帶着姑娘們學插花。她說:“插花是藝術,更主要的是能夠啓發她們發現美好,發現了美就有了追求,有了生活信心,毒品也就遠了。”
學員們都說,陳芳教導這麼好的人一定會有好報!本報記者尹 娜通訊員徐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