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問:在推進向地方放權、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權責劃分總體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但也存在國務院部門管得過多過細問題,既管不了管不好,又不利於地方因地制宜主動開展工作。爲更好發揮地方政府貼近基層、就近管理的優勢,這次改革提出:
一是下放投資審批事項。對已列入國家有關規劃需要審批的項目,除特定情況和需要總量控制的外,在按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原則減少審批後,一律由地方政府審批;對國家扶持地方的一些項目,國務院部門只確定投資方向、原則和標準,具體由地方政府安排。
二是下放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凡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或由地方實施更方便有效的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一律下放地方。
三是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大幅度減少、合併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將適合地方管理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審批和資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爲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職能提供財力保障。
改革後,地方政府需要增強大局意識,更好地肩負起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宏觀政策的責任。國務院部門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機制,加強監督管理,確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避免發生“一放就亂、一亂就收”的問題。
問:在進一步理順國務院部門職責關係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目前國務院部門職責分工不盡合理,存在不少職責交叉、資源分散問題,有的長期得不到解決,嚴重影響行政效率和政府權威。爲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關係,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國務院不同部門相同或相似的職責,這次改革提出了三個方面的整合重點:
一是按照同一件事由一個部門負責的原則,將房屋登記、林地登記、草原登記、土地登記的職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職責,分別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
二是整合業務相同或相近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解決這些機構過於分散、活力不強的問題。
三是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管理的資源。整合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國有產權交易、政府採購等平臺,建立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推動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逐步納入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
對其他職責交叉、分散問題,也要求按照上述原則整合解決。
問:在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我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地域遼闊,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任務十分繁重,需要國務院各部門把更多精力集中到事關長遠和全局的重大事項上來,謀大局,抓大事。爲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這次改革提出:
一是強化發展規劃制訂、經濟發展趨勢研判、制度機制設計、全局性事項統籌管理、體制改革統籌協調等職能。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強化宏觀調控措施的權威性和有效性,維護法制統一、政令暢通。消除地區封鎖,打破行業壟斷,維護全國市場的統一開放、公平誠信、競爭有序。
二是加強社會管理能力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公平對待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服務,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
三是國務院各部門必須加強自身改革,大力推進本系統改革。對已明確的改革職責必須堅決履行,對已確定的改革任務必須堅決完成,對已出臺的改革措施必須堅決落實。
問:改革方案把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作爲重要內容,主要有哪些舉措?
答:基礎性制度是政府實施有效管理的基礎,牽一髮而動全身。基礎性制度完善了,會推動全社會的良性發展。基礎性制度缺乏或不健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改革效果,甚至會導致市場失序、社會失範、治理失效。
這次改革主要強調了三方面的基礎性制度建設:一是推進國務院組織機構、職能配置、運行方式法治化。二是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以更好地落實物權法規定,保障不動產交易安全,有效保護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財產權。三是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爲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制度,完善信息網絡、金融賬戶等實名登記制度和現金管理制度。
問:改革方案特別強調要推進依法行政,有哪些舉措?
答:憲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準則。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國務院和國務院各部門肩負着重要責任,必須帶頭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同時,法治對轉變政府職能具有重要的引導、規範和保障作用。這次改革強調要從四個方面加強依法行政:一是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提高制度質量。二是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建立決策後評估和糾錯制度。三是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確保法律、行政法規有效執行。四是深化政務公開,建立健全各項監督制度,讓人民監督權力,強化行政問責,嚴格責任追究。
問:如何保證改革方案的各項舉措得到落實?
答: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確保改革方案落實到位意義重大。國務院將對方案實施專門作出部署,建立工作機制,制定配套措施,明確任務分工和工作安排,分清輕重緩急,確定時間節點,逐項抓好落實並加強督促檢查。對新組建的部門,將抓緊完成“三定”工作,綜合設置部門內設機構,嚴格控制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對減少和下放審批事項、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相同或相似的職責等重點事項,將抓緊提出具體實施辦法,確保落實到位。對實施改革方案需要修改法律的,將抓緊提出有關法律修正案草案,由國務院依法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同時抓緊修改有關行政法規。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各地區各部門需要把改革實施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涉及機構改革的部門,需要服從大局,確保機構、職責、隊伍和裝備等按要求及時調整到位。這次改革突出了職能轉變,各部門都需要在一定期限內完成職能轉變各項任務,確保職能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需要適應職能轉變的新要求,創新管理觀念,改進工作方式,轉變工作作風,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