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則“馬爾代夫度假村歧視中國人”的帖子近日在中國網絡上廣爲流傳。馬爾代夫新聞網10日報道稱,該帖子作者是馬爾代夫一五星級度假村的前員工,稱度假村爲防止中國遊客吃自己帶的泡麪而不去餐廳消費,撤掉了中國遊客房間的熱水壺。帖子還稱,在度假村工作的中國員工表達不滿後被辭退,遭監視並被沒收手機,他們不得不向中國大使館求助。對此控訴,度假村方面否認“歧視中國人”,馬爾代夫旅遊部長阿迪布稱,馬政府尚未收到正式投訴,但會對此類事件嚴肅對待,“中國是馬爾代夫最大的旅遊市場,馬旅遊業不存在歧視和偏見”。
據報道,該帖子在中國各大網站已被轉發近10萬次,作者爲馬爾代夫北部伊魯韋利島海灘度假村的前賓客服務經理趙建科,帖子引發不少網友呼籲抵制馬爾代夫旅遊。趙建科稱,儘管支付同樣的價格,但中國顧客卻得到了低於歐洲顧客的待遇。該度假村90%的顧客都是中國人,但經營方卻不願意僱傭會說中文的員工與中國顧客交流。度假村總經理曾在公開場合稱,中國顧客的簡稱“CN”實際意思是“cup noodle”(碗麪)。
對此,伊魯韋利島度假村發表聲明,確認有5名中國員工今年2月因個人原因辭職。度假村市場營銷部總監克魯茲說:“由於遊客煮東西吃導致熱水壺損壞,度假村確實撤走了一些熱水壺,這只是常規維護。但所有房間內有咖啡機,所有顧客都可以享受熱水服務。”他稱,沒有接到任何顧客有關被歧視的投訴,中國顧客的評價都是積極的。“中國市場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歡迎中國顧客。”
馬爾代夫新聞網稱,中國遊客目前是到訪馬的最主要羣體,2012年佔遊客總數的1/4。儘管人數龐大,但許多度假村認爲中國顧客是相對“低產值”的遊客羣體,因爲他們在食品和飲料等額外消費上支出很少。因此,多數度假村都是利用中國遊客來提高淡季的住房率。因爲2012年初發生政變、局勢動盪,馬爾代夫旅遊業受到衝擊,去年全行業僅增長了0.7%,遠低於2010年和2011年的15.8%和9.1%。隨着馬爾代夫旅遊業進入淡季,若中國遊客發起抵制,將給馬帶來沉重打擊。有媒體稱,中國人變得日益富裕,開始往更遠的地方旅遊,但一些不良習慣遭到當地人批評,中國政府也一再呼籲國民在國外講文明守秩序。【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郭西山 王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