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首席記者問兩會]大部制改革猜想票價阻力名字職能落實受關注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被大家稱作"大部門制"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終於揭曉,包括鐵道部在內的六個部門成爲了"被改革者"。得知這一消息後,有人歡呼、有人留戀、有人期待、有人擔憂。
方案剛剛落地,關於大部制改革後的種種猜想也浮出水面,改革究竟會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照射進我們的生活?《首席記者問兩會》今天播出《大部制改革後》。
忙碌的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鐵道部北門口從昨天(11日)開始像旅遊景點一樣熱鬧。聽到鐵道部改制消息的第一時間,很多人來到這裏,拍照留念。未來幾天,國家博物館可能派出工作組,徵集這塊有意義的牌子。在大部門制改革方案出臺的第一時間,涉及到的各家部門掌門人被圍追堵截,屢屢曝光在媒體的聚光燈下,一言一行備受關注。"大部門制"帶來的影響遠不止此,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持續。
大部門制改革猜想一:鐵道部沒了,票價會漲嗎?
"大部門制改革"方案揭曉後,關於火車票價上漲的擔憂隨即產生。網絡上最火的討論也是"火車票價是不是要漲了"。對此,中編辦副主任王峯迴應:"沒有必然聯繫":
王峯:我只能說,改革能夠加強鐵路領域的管理職能,至於會不會漲價,這是市場問題,和機構改革有聯繫,但是沒有必然的聯繫。
票價的聯想並非多餘。中國鐵路總公司橫空出世,如此體量的巨無霸,進入世界前500強應該沒有問題,讓人自然而然推斷,又一個壟斷式國企要誕生了。對此王峯直言,鐵道部改革就是要引入民間資本,引入競爭。
王峯:通過改革,本身就是要引入競爭機制的,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多方面的運營格局,也就會有活力。打破壟斷的目的就要引入競爭。
大部門制改革猜想二:職能轉變能否落實?
黃文平,前任中央編辦副主任,五年前,在上一輪機構改革中,他是主導者。自己的設想五年後沒有成真,讓他非常遺憾。
黃文平:很遺憾,這一條五年中沒有落實,失去了五年的大好時光,中間可能因爲金融危機的應對,4萬億資金的投資落實問題,跑步前進更嚴重了。
同樣的問題今天依舊存在,大部門制改革看得見摸得着,"職能轉變"更多的是原則,是方向,能不能落實打了個問號。對此,王峯也作出瞭解釋。
王峯:需要把任務分配到各部門去,限定時間,按照改革的要求,結合本部門的實際對號入座,拿出轉變政府職能的具體措施。
破壞總是比改變更容易。五年後,作爲全國政協委員,黃文平也有一些期許。
黃文平:除了部門加強自查,主管部門加強監督檢查和評估,我還建議,人大推動關於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納入執法檢查範圍內。落實情況如何,也應該通過人大對國務院的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的職能也可以發揮作用。
大部門制改革猜想三: "誰是改革的阻力?"
"大部制改革,好像沒文化部的事。"正如蔡武文化部部長所言,"大文化部"並未出現。不僅如此,之前被廣泛預測的"大金融"、"大能源"都並沒有出現。王峯坦言,這次的改革"急不得",要穩步前進。
王峯:看準的要改,看不準的,或者在大家還沒有一定共識的情況下,把它放一放。
每次改革中最大的困難還是"人"的問題。在改革圍城之外的人如何評論都無所謂,但是身處改革圍城之內的人彷徨不安是一定的。全國人大代表姜曦暉,家裏三代人都在鐵路上。
姜曦暉:很多人認爲,到了國家鐵路局就能享受公務員待遇,到中國鐵路總公司享受的是企業待遇。其實對於一個老鐵路人,我真的無所謂。
上百萬像姜曦暉一樣的鐵路職工將要面臨再次選擇。王峯說阻力一定會有,但絕不是有些人所說的"抗拒",很多人爲改革作出了犧牲。
王峯:作爲一個改革的當事部門,說沒阻力不可能,但是說抗拒,也不大會。"抗拒"這個詞還不至於。
大部門制改革猜想四:如此長的名字怎麼寫得下?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抱怨機構名字太長,長達14個字的名字也被所大家關注。
鄔書林:這兩個部門合併,我建議業界包括研究界甚至民衆,都應該想一想,尋找名實相符的好名字。沒有一個名字有14個字,再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得有多少字啊。
昨天,記者特別觀察了一下,現在廣電總局牌子上的字已經非常擁擠了,如果再增加幾個該怎麼寫呢?難道是兩行?對於這一點,王峯也表示有些無奈。
王峯:爲了準確完整地表達新機構它的職責範圍,只能把名字拉這麼長。如果大家有什麼高招能讓名字字數減下來,我聽你的。
無論是火車票價的擔憂,還是簡政放權的期許,無論是時間的長度,還是名字的長度,都很關鍵,但是更關鍵的是,人民滿意纔是改革的試金石,是改革的初衷和最終目的。結果如何,我們還有五年的時間去觀察,去等待!(記者季蘇平)
(來源: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