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業內人士稱同一集團多家酒企上市難度大“千億目標”將面臨重重考驗
透視“千億目標”
文、記者劉俊
儘管眼下高端白酒消費儼然“入冬”,但是多個渠道的消息均表明,從習酒到新開設的財務公司,茅臺集團多個子公司均有“資本化”衝動。
記者瞭解到,在銷售收入衝“千億”的目標下,茅臺醞釀子公司集體上市成爲從公司內部到主管部門的“共識”,不過分析認爲,從目前的白酒政策和消費環境看,茅臺的計劃面臨重重考驗。
子公司上市能衝千億?
昨日,一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茅臺集團一位高層早前在一次內部講話中表示,“沒有幾個上市公司”茅臺集團就較難實現千億目標。去年,茅臺集團方面曾表示爭取2017年提前3年實現1000億元的收入目標。
按照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最近的說法,2012年茅臺集團銷售額爲352億元,根據市場情況,2013年力爭實現銷售額增長18%,達到416億元。
2012年,貴州方面首度提出,要加大白酒技改和資產整合力度,組建“大茅臺集團”,加快把茅臺集團公司打造成千億元級企業。其後,茅臺方面提出爲完成該計劃,除繼續做強自有品牌,還提出做大集團公司的戰略,即集團公司拓展和加強食品、酒店、地產、金融、能源、稀有金屬等投資領域。
給“千億目標”算筆賬
“如果只是算酒的賬,怎麼算都算不清。”上述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茅臺集團的高層在內部“算了一筆賬”,到2015年茅臺酒銷量預計約2.2萬噸,估計收入450億元,系列酒也就是六七萬噸的規模,所以必須要做好“結構調整”。
該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據他了解,由於只有貴州茅臺(600519)這一上市公司,茅臺內部寄望五六家子公司資本化的可能性。其中,習酒被寄予厚望,去年就規劃要力爭年內在境外上市。此外,才掛牌的財務公司也列入“候選”。
《貴州日報》的報道也印證了這一看法。據該報去年12月的一則報道,遵義市聲言要推動習酒公司、漢醬酒公司、茅臺經濟技術開發公司等子公司上市。
資料顯示,習酒距茅臺酒廠50公里,總資產19.6億元,具有年產醬香型、濃香型兩種優質白酒2萬噸以上的生產能力。至於漢醬酒,作爲系列酒現列入貴州茅臺報表。
分析:
同一集團多家酒企上市難度高
不過,白酒業內專家和分析師認爲,貴州茅臺推動多家子公司上市面臨不少考驗。“茅臺集團已經是貴州最大的企業之一,也是納稅大戶。”資深白酒專家鐵犁昨日對本報記者分析,因此當地從貴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全力給以支持。但是說到多家子公司的上市規劃,更多像是描繪未來的“願景”。
鐵犁說,據他了解習酒上市早就列入了茅臺集團規劃。但是從今年產業政策看,限制“三公消費”對高端酒業消費有不利影響,習酒內地上市困難很大,赴香港上市近月也未再提及。
此外,同一集團要推多個酒業公司上市也有難度。“茅臺能做成一個已經不簡單。”鐵犁指出,目前國內已經有13家白酒上市公司,其他地區也有不少優質白酒企業在等待上市機會,如湖北的稻花香、內蒙的河套酒業等。
事實上,無論上市時間和路徑如何,持續增收已經成爲資本化衝動下的一個“硬指標”。有媒體報道,習酒去年4月和12月已經分別兩次調價,其中高端產品窖藏1988目前標價達到939元,直追52度的五糧液。據瞭解,習酒去年銷售收入爲30.03億元,同比增長近七成,今年的銷售目標大幅定在了45億元。
昨日,白酒分析師李靚對本報指出,難以理解脫離品牌形象的單純提價。她引述北京經銷商反饋,今年1~2月份賣得最好的白酒爲300~600元。她表示,今年白酒消費市場仍會波動,高端酒發展比較敏感,建議酒企還是多做擴大受衆面的工作。
記者
手記
怎樣才能練成“千億”企業?
從中國食品行業總體來看,“千億”企業前無古人,不過不少“後來者”已經躍躍欲試了,當中就包括了茅臺、五糧液這種白酒巨頭。問題是怎樣做成“千億”?
根據新近評選出來的“中國企業500強”,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共有35家,例如高居榜首的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移動。此外,金融業和汽車製造業、資源類企業也有不少,唯獨未見食品業的代表。從“全球企業500強”的名單看,食品業排名首位、榜單排名72位的雀巢仍靠在世界各地賣牛奶、咖啡等主業賺錢,並持續了140多年;至於聯合利華和卡夫,也都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賣自己的雪糕、茶葉和餅乾。
國內已高調喊出“千億”目標的食品飲料企業有“首富”宗慶後的娃哈哈,預設達標時間爲3至5年,手法是“多元化”,除了飲料業外還包括養牛、進軍零售業等,框架大體還是構建完整產業鏈。
不過,經過10年黃金髮展期白酒業一路高歌猛進,各級主管部門對此看在眼裏,各地爭搶“白酒之都”,各企覬覦“國酒”名號,白酒企業在此背景下“千億”聲此起彼伏。
從目前酒企打出的品牌看,在內部首先就要不斷地促增長,手段包括提價和放量等,因此動輒收入翻番的規劃層出不窮;此外是推動子公司上市,希望從資本市場獲得“跨越式”發展。在外部,地方部門以行政手段“拉郎配”,推動兼併重組整合其他酒廠和酒作坊。
發改委近日對酒企“限價令”的當頭棒已說明白酒業玩不轉“優勢地位”,如果在內外部條件未齊備就想推各子公司“圈錢”上市,則更會遭到市場的鄙夷。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作爲追求產品質量穩定性爲重的食品行業來說,還是讓“千億”來得穩健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