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轉作風咋能另搞一套
編輯同志:
我是一名剛參加工作的公務員,今年正月初七一上班,單位就召開全體幹部大會,要求我們嚴格履行中央“八項規定”,自覺克服“歇年”、“戀年”思想,不搞互相拜年活動,不準相互宴請、大吃大喝,不準無故遲到早退等。回到科室,科長說:“哪年過年都這麼搞,沒事,你該怎麼着還怎麼着。”
下午剛上班,科長就醉醺醺地來了,辦公椅上一坐就打開電腦鬥地主。我出門正好看到副局長朝我們這邊過來,趕緊小聲對科長說:“局長來了,快關了吧!”科長理都沒理我。副局長過來說:“中午喝的不少啊,幹嘛呢?”科長說:“家裏來了親戚,喝了點兒。”副局長笑笑:“別讓人逮着,都轉着呢!”轉身就走了,看得我瞠目結舌。
第二天,單位召集全體幹部開會。局長就兩句話:“從今天起,上級和縣紀委、兩辦督查室開始明察暗訪,大家注意點;俗話說,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要是你們被紀委抓住,單位可不保你。”散會後,科長說:“以後不管誰有事出去了,有人來查,就說他去外單位報件去了;要都有事出去,就把門鎖好,咱們集體基層調研。”就這樣,我們從年初七到十五,還和原來一樣,該早走早走、該翹班翹班。前兩天,縣領導來單位調研落實“八項規定”情況。局長彙報:近段時間以來,我們單位狠抓“八項規定”的落實,力促幹部作風轉變,現在幹部職工工作態度、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領導聽着頻頻點頭。這作風,轉了嗎?
史巖(化名)
聯繫羣衆別“紙來紙去”
編輯同志:
前幾天有事去某單位,看到一個熟識的同志正在填寫幾份他們單位領導聯繫羣衆的表格。和他聊了幾句,當問及他們單位領導聯繫羣衆一共下去了幾次時,他不以爲然地說,領導說他那麼忙,去一次、照個相留個資料就成了,年底派人送了點東西,總共算是兩次。“可上面的要求是每個月不少於1次啊?”“那好辦,表上填幾次就是幾次。這不,我填了15次,比上面的要求還高呢!”“那給羣衆解決了什麼困難呢?”“能解決啥啊?反正聯繫的都是困難戶,這不,讓鄉里報了個表,聯繫戶的基本情況、幫扶措施、幫扶效果全有了。我只要把鄉里村裏幫扶的內容填上就成了。”“你這不是造假嗎?”“造什麼假,和鄉鎮領導、村幹部都打招呼了,年底送東西時和聯繫戶也說好了,大家誰也不說,這事就是真的!”
走出這間辦公室,我心裏很不是滋味。如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員幹部都在深入羣衆、轉變作風,得到了羣衆的真心歡迎。但如果像這個單位一樣,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把本應與羣衆交心談心真誠溝通的過程弄成了“紙來紙去”,黨員幹部的形象還真是傷不起。其實,羣衆並不是非得要你資助他多少錢、幫他解決什麼困難,工作之餘放下架子,多到羣衆家裏坐坐,說說家長裏短,嘮嘮莊稼收成,比什麼都強。
趙強(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