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海上野馬”馳騁風浪。 |
任務官兵集結完畢,迅速進入戰位。某新型氣墊艇隨即脫離母艦,如蛟龍入海,在蔚藍色的海面上下翻躍,艇後掀起巨大的水浪,在陽光的折射下形成一道豔麗的彩虹。
20日,中新社隨艦記者跟隨編隊指揮員、南海艦隊司令員蔣偉烈中將登上某新型氣墊艇。
問及對新型氣墊艇的評價,蔣偉烈說,“今天我是第一次乘坐,需要認真體會,瞭解裝備的性能。”他表示,新型氣墊艇的入列改變了傳統的登陸方式,有效提升了登陸能力和效率。
某登陸艦支隊支隊長紀洪濤告訴中新社記者,20日南海訓練海域涌浪較大,一度達到2米,但氣墊艇訓練達到預期效果。
“下一步氣墊艇將在遠海陌生海域與船塢登陸艦進行配合訓練,進一步錘鍊新裝備的性能。”紀洪濤說。
與此同時,另一海區在20日凌晨就已開始空情威脅條件下艦機協同反潛對抗演練。在30多個小時的對抗中,紅藍雙方以“背靠背”方式,模擬現代立體戰爭條件下潛艇、艦船與飛機之間的實戰對抗。
參加對抗的蘭州艦“90後”聲吶兵魏婷告訴記者,她就是甘肅省蘭州市人,2012年8月成爲首批登上戰鬥艦艇的女兵。
“聲吶兵是反潛訓練中驅逐艦的水下耳朵”,魏婷說,在訓練中,能夠聽到魚羣通過的聲音,“有時候還能聽到海豚的聲音”。
進攻和防禦操演均沒有腳本,全部科目都是現場出題,隨機應變,檢驗部隊的實戰能力,南海艦隊訓練處參謀李明坦言,下一步紅藍雙方動作是什麼,我們也不知情。
據編隊訓練組組長、南海艦隊司令部軍訓處處長張漢川介紹,20日演練僅直升機飛行就有100多架次,屬高強度對抗訓練。“跨晝夜、滿負荷、高強度的訓練對官兵的遠海實戰能力是一次大考,也是極好的訓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