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黑客攻擊手段高超
【韓國《朝鮮日報》網站3月21日報道】據調查,韓國6家單位20日遭到的黑客攻擊均來自同一組織。
廣播通信委員會21日上午公佈了包含上述內容的第一輪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此次黑客攻擊是同一組織經過周密策劃後發動的。
此次黑客事件針對的是對社會有巨大影響力的傳媒公司和金融機構,而且還是利用中國服務器發動的攻擊,因此很多人稱,這起事件很可能是朝鮮組織策劃的。
青瓦臺一位高層官員當天表示:“目前正針對所有可能性進行密切追蹤調查,懷疑是朝鮮所爲。”
但廣播通信委員會表示:“具體來源尚未確認。目前正通過各種途徑追蹤黑客源頭。”據悉,受損系統完全恢復正常至少要四五天。3.2萬多臺電腦和服務器在攻擊中受損。
【共同社首爾3月21日電】有關韓國多家媒體和金融機構的電腦網絡遭到攻擊並全面癱瘓的事件,韓國總統府高官21日表示,“朝鮮發動網絡攻擊的嫌疑很大”。
目前已基本確定,非法程序從韓國兩家殺毒軟件巨頭的服務器發出,僞裝成殺毒軟件,使媒體和金融機構的服務器感染並擴散至員工的電腦。該程序可能使用了高級黑客技術。
【日本《讀賣新聞》3月21日報道】韓國多家金融機構和電視臺20日遭到網絡攻擊。對此,韓國國內普遍認爲朝鮮參與此事。過去,朝鮮也曾對韓國進行過類似攻擊。朝鮮對美韓軍事演習進行了強烈批評,此次網絡攻擊可謂是“實際行動”。
對於20日網絡攻擊的具體來源,韓國政府認爲目前尚無法作出準確判斷,但很多人認爲朝鮮參與其中。兩年前,韓國總統府和國家情報院等機構也遭到過網絡攻擊。當時美韓也在進行聯合軍演。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3月21日報道】韓國週三遭網絡襲擊。朝鮮有最大嫌疑。朝鮮被認爲在2009年和2011年兩次對韓發動網絡襲擊。
美國外交學會的斯科特·斯奈德說,儘管韓國還不知道誰是此次襲擊的幕後黑手,但平壤成功的非對稱挑釁通常有3個特徵:出其不意;屬性不確定;他們很難以一種不增強敵意的方式作出適當反應。他說:“這次攻擊符合這些特徵,剩下的問題是能否有證據證明朝鮮是這次事件的幕後黑手。”
事發之前早有先兆?
【韓國《中央日報》網站3月21日報道】題:
威脅要進行核戰爭的朝鮮上週曾暗示將進行網絡恐怖襲擊朝鮮官方的朝中社15日稱,“連日來我國的網絡服務器受到集中且沒完沒了的病毒攻擊”,“這是敵對勢力面對朝鮮威脅即將進入全面決戰的超強硬措施而慌張作出的卑劣行爲”,“作爲反朝扼殺行動的一環,敵人的網絡攻擊已達到極其愚蠢和嚴重的階段,我們對此絕對不會袖手旁觀”。13日和14日,《勞動新聞》等朝鮮的8個網站陷入癱瘓。但韓國和美國事後立即否認了曾對朝鮮進行網絡攻擊,有人懷疑,這可能是朝鮮爲尋找網絡攻擊的理由而自編自導的。
在此期間,朝鮮以韓美“關鍵決斷”聯合軍演爲藉口,曾威脅將對華盛頓和首爾進行核武器精確打擊。但韓國軍方人士判斷,考慮到韓美軍隊正採取與戰爭時期類似的應對態勢,而且可搭載核武器的美國空軍B52戰略轟炸機還在韓半島進行了訓練,因此朝鮮很難選擇進行軍事行動。
因此,有分析稱,朝鮮口頭上大肆威脅要採取軍事行動,營造戰爭氛圍,實際上卻選擇了難以找到攻擊物證的網絡攻擊手法,是-種聲東擊西的戰略。
正巧3月20日是“關鍵決斷”演習的最後階段,曾針對該演習發出威脅的朝鮮也到了有必要採取行動的時候。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策研究機構研究員說:“與軍事挑釁等壓力頗大的選擇相比,朝鮮選擇了需要花費時間尋找攻擊者,能給對方造成損失,又讓對方很難反擊的網絡攻擊方法。”
【韓國《朝鮮日報》網站3月21日報道】《勞動新聞》和朝中社等朝鮮網站13日和14日受到嚴重的黑客攻擊,無法登錄。朝鮮15日通過朝中社評論威脅稱:“我們絕不會袖手旁觀。”
朝鮮發表威脅言論後過了5天,韓國便遭黑客攻擊。治安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柳同烈表示:“針對朝鮮的網絡攻擊有可能是朝鮮自編自演的鬧劇,目的是爲此次挑釁找藉口。找到黑客攻擊的源頭要花很多時間,所以很難進行報復。朝鮮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另外,朝鮮很可能想要通過此次黑客攻擊炫耀自己的能力。”
此次黑客攻擊事件是在朝鮮一直強烈抗議的韓美“關鍵決斷”聯合軍演的最後階段發生的。高麗大學教授趙榮基表示:“2010年‘天安艦’事件也是在‘關鍵決斷’聯合軍演的最後階段發生的。趁韓國放鬆警惕之機發起挑釁是朝鮮的慣用伎倆。”
朝鮮“網軍”戰力非凡
【日本《產經新聞》3月21日報道】題:朝鮮建成一支數千人的黑客部隊
一般認爲,金正恩直轄的對外情報機構偵察總局已有數千名黑客,並一直在加強網絡攻擊部隊力量。
韓國遭到的網絡攻擊手段高超,比如經由其他計算機隱藏身份等,找到證據並非易事,因此認定是否系朝鮮所爲尚需時日。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和核試驗、導彈發射一樣,網絡攻擊是朝鮮最令美韓警惕的挑釁行動。
偵察總局是2009年金正恩被內定爲接班人後整合多個情報機構組建的。據韓國專家介紹,偵察總局培育了1000至3000名黑客精英。有美國媒體稱,“其能力和美國中情局不相上下”。
韓國專家和媒體警告說:“朝鮮可能同時向核電站、軍事設施、交通機構和通信基礎設施發起網絡攻擊。”
【韓國《朝鮮日報》網站3月21日報道】韓國政府和軍方一直認爲朝鮮網絡戰能力和核武器、導彈一樣比韓國更具優勢,將其視爲“非對稱威脅”。
美國一家專業公司以5分爲滿分對全球160多個國家的網絡戰能力進行了評價。
結果顯示,美國和中國的平均分都爲4分,並列第一。朝鮮、日本和以色列的平均分爲3.6分,緊隨其後。韓國的平均分爲3.2分。美國情報當局2010年曾評價稱,朝鮮黑客的能力可以和美國中情局相提並論。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3月20日報道】 2011年,半島電視臺採訪了兩名叛逃的朝鮮人,他們聲稱曾在一個龐大而高度專業化的網絡戰部門工作,該部門直接從小學招募黑客,政府將這些黑客送往國外培訓,並給予其住房與特權作爲獎勵。參加該計劃的黑客人數已從500人增至3000人。
其中一名叛逃黑客說,朝鮮向該計劃大力投入有五個原因:
第一,網絡戰的強度符合成本效益。隨着經濟形勢惡化,朝鮮無法在建設傳統陸軍、海軍和空軍力量方面與韓美抗衡。
第二,朝鮮對其軟件開發能力非常有信心。
第三,網絡戰的效用比海軍、空軍或陸軍都高。一個國家可能擁有數以萬計的步兵或數以百計的戰機,但很少有機會用到,而一旦建立了網絡戰人力資源,就可從敵國竊取任何加密信息,使對方服務器癱瘓,並通過心理戰引發敵方社會恐慌。它在製造困擾與混亂方面效率很高,這是網絡戰的最大優點。
第四,網絡戰對朝鮮而言有着不對稱優勢。朝鮮服務器很少連到互聯網上,因此可免遭網絡攻擊。但對於韓國和其他國家,若電腦系統崩潰都會陷入巨大混亂。
最後,朝鮮認識到,互聯網自創始以來就存在固有弱點,只要保持網絡攻擊行動,就能輕易以較快速度攻入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