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重慶晨報永川讀本訊(記者阮鵬程)近日,有永川網友在一新論壇上發帖稱:救命啊,我渴了,給我點水喝好嗎……標題下附有5張圖片,圖片內容顯示:永川百年華庭小區旁的綠化植物枯死。發帖人希望相關部門能出手救援。
昨日,記者在永川新老城區調查發現,綠化植被死亡的情況有三處。而城市綠化建設,並非只是種下幾棵花草樹木那麼簡單。
垃圾桶邊的竹子
地點:勝利南路華庭小區門口
在現場,枯死的竹子緊鄰兩個垃圾桶。因爲垃圾桶容量有限,周圍還有附近居民傾倒的生活垃圾,離垃圾桶遠一點的竹子則生存完好。
住在附近的陳女士說,這些竹子本爲河岸兩旁的景觀植被,離生活小區很近,有時大家有潲水之類的,就直接往竹林裏倒,垃圾桶旁邊死掉的竹子不排除是受生活垃圾影響死的。
種在水裏的柏樹
地點:臨江河畔
第二處位於臨江河畔。死亡的植物爲柏樹,這些柏樹約有4米高,但全都枯死,樹幹光禿、樹葉焦黃。這些柏樹的樹幹下方被水淹沒,約有10釐米深。河畔的柏樹種植較爲密集,3棵爲一排,排與排之間相隔1.5米左右,100米的距離就栽有近200棵樹。
常在這裏清理河道垃圾的蔣先生介紹,這些柏樹是當初河道整治後栽種的。2009年臨江河整治後,在河岸修築了人行步道,並在人行步道旁栽種柏樹,“看樣子是打算做林陰步道”。
不過,林陰步道到現在還未形成。人行步道未將河水攔住,河水浸入栽種柏樹的土壤,還漫過一截樹幹。衆所周知,柏樹不是水生植物,水分過多不利於其生長。“種一棵樹要花幾百上千塊,結果現在全死了,實在可惜。”蔣先生搖了搖頭說。
臨時新栽的灌木
地點:區文化藝術中心
第三處位於新城區文化藝術中心旁。枯死的樹木圍着房屋外牆的一側,約有10米長。一眼望去,一排矮灌木已枯黃。
春節期間,相關部門在這裏種植了新的樹苗,完善綠化。正在爲樹苗澆水的安保人員唐先生說,這些樹自種下之後,他每天都會來澆水,但兩個月下來,這些樹都未能存活。
A
誰來救救它們?
市民反映有綠化植被死亡,盼有關部門施救
B
C
城市綠化樹木死亡6大原因
相關鏈接>
昨日,蔣先生正在清理臨江河畔垃圾,一旁的柏樹浸在河水中,都已枯死。
記者阮鵬程攝。
網友聲音>
有人栽樹,也要有人管樹
1.決策失誤。盲目發展,只重視數量,忽視質量;只重視種草植樹,忽視後期管理。
2.設計缺陷。一味追求大苗、常綠樹種、彩葉樹種,忽略發展鄉土樹種的重要性。
3.達標樹木匱乏。
4.運輸、栽植原因。起苗、裝卸、長距離的運輸等工序,造成樹木表皮破損、失水、傷根等現象。
5.管理原因。澆灌、追肥等工作跟不上。
6.病蟲害。攜帶病蟲源的樹種更易發生病蟲害。 ———摘自《淺析城市綠化樹木死亡原因》一書
@金毛:栽樹有人,管理無人。
@和諧、您福記:城市建設需要大家維護,樹都幹了。
@柳丁:城市綠化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部門管理好,市民愛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