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9日,經中國證監會批准,中國結算公司發佈了修訂後的《證券賬戶管理規則》和《業務指南》,明確了境內港、澳、臺居民可從4月起開立A股賬戶。據介紹,境內港、澳、臺居民開立A股賬戶需要提交“三證”,即香港、澳門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和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港、澳、臺居民身份證以及公安機關出具的臨時住宿登記證明表。境內港、澳、臺居民A股賬戶投資範圍、適當性管理等賬戶權限將按照境內個人投資者A股賬戶權限同等對待。對於這一消息,不少行業專家齊聲喝彩。
有客戶在渝預約開戶
港澳臺地區的“A股直通車”消息一經公佈,不僅A股投資者對此樂觀,券商們也摩拳擦掌。不但有券商召集相關部門商討、研究,提前調研客戶,當然,也有券商已經給港澳臺居民開起了A股報告會,提前“撒網”。
其中,較爲關注該政策的長城證券龔科告訴記者,在投資者結構方面,港臺投資者都差不多,都是機構資金佔主導,普通投資者更多是透過基金等機構來參與市場。同時,港澳臺客戶比較成熟,更注重價值投資和風險控制,而這些投資者對A股市場有一定了解,但在個股選擇上卻擔心風險。因而,多數券商更着重的是對這類客戶進行產品營銷,並不僅僅只是期望爭取到開立的A股交易賬戶。
不過,總體而言,目前在重慶預約開戶準備搶先進入A股“試水”的港澳臺投資者並不多。上週六,在重慶一家券商舉辦的介紹會上,有超過30人諮詢開戶,但預約開戶的僅爲個位數。
A股類似20年前臺股
爲何兩地投資者對此的預期差異較大?在記者與多位港澳臺人士的採訪中瞭解到,港澳臺投資者雖然對A股有興趣,但並沒有立即開戶入市的打算。而觀望的原因則較多:開戶手續不夠便捷、交易規則差異大、對A股市場不太懂、市場還不夠成熟、A股投資風險大等等。
曾在重慶零售業擔任高管的香港人陳先生就是位港股高手,香港股票、渦輪(香港權證)等投資品種都有所涉獵,但他表示“主要是市場不太一樣,不太懂A股。”陳認爲,港股是T+0交易制度,沒有漲跌停限制,監管也更透明,而A股不論是市場制度還是投資者似乎都還離成熟市場有一定距離。A股中受追捧的是政策受益股、概念股,而港股走勢受業績影響更大一些。
此外,龔科也告訴記者,在渝臺灣投資者並不算太少,而且多數人認爲,目前A股的概念炒作、技術分析等特徵更類似20年前的臺灣股市。但“他們投資者和市場都已比較成熟,直接參與炒股的投資者比例比較少,因此他們更關注A股的基金、券商等提供的投資產品。”龔科告訴記者。
散戶更盼“T+0”迴歸
港澳臺投資者對A股開戶興趣寥寥,但申銀萬國譚飛認爲,長遠來看,兩個市場間的差異將逐漸減少。海通國際證券集團中國業務部主管潘鐵珊表示,港股中機構佔多數,只有3成多是散戶股民,而在A股市場,這一比例達到6成多,交易風格明顯不同。
而在股吧中,A股投資者熱議A股對港澳臺“開閘”的同時,更多散戶是期盼着A股向港股等成熟市場“看齊”,能帶來“T+0”的迴歸。其中,申銀萬國譚飛就認爲,在AH股差異減小的這一過程中,最受投資者關注的是A股規則的變換。近期證監會剛表示“T+0不存在政策障礙”就被投資者認爲A股釋放追趕成熟市場的信號,而這也標誌着A股“T+0”正漸行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