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30日,也就是明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訪問蒙古,這也是自2006年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後日本首相首次訪問蒙古。從安倍晉三近期出訪的行程來看,他正在以中國爲中心,畫一個圓圈。
1月16日安倍晉三對東盟三國越南、泰國及印度尼西亞進行爲期四天的訪問,這是安倍去年12月繼任首相以來首次出訪。3月30日和31日,安倍晉三將訪問蒙古,據透露雙方將力爭構建戰略伙伴關係並加快經濟合作協定談判,4月底到5月初安倍晉三還將訪問俄羅斯,這是近十年來日本首相首次官方訪問俄羅斯。
安倍這次訪問蒙古的意圖,根據其官方表態,是希望同蒙古建立政治、經濟等多個領域的戰略伙伴關係。而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副所長高洪認爲,遏制中國是其目的之一。
高洪:我們知道日本和蒙古拉近關係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了,早在2006年的時候,小泉純一郎就曾經訪問過蒙古,在那之後,在亞洲的外交佈局上也一直圍着中國的周邊打轉轉,這裏邊顯然有經濟意義之外的遏制中國或者是從中國周邊下手,營造對日本有利於外交環境考慮在裏邊。
2006年小泉純一郎訪問蒙古時,備足了禮物,大搞銀彈外交。高洪分析,安倍這次要在小泉的基礎上,加大對蒙古的外交投入。
高洪:當時小泉純一郎帶了6億日元合成美元是520萬美元的一個大禮單過去,除此之外還有好多技術援助的許諾。要考慮到蒙古畢竟是一個面積很大,人口並不多的國家,而且也相對落後,所以這個禮單不算小。安倍恐怕要在小泉的基礎上,加大日本對蒙古的外交投入,要和蒙古搞煤炭開發,甚至還有人說瞄準了蒙古金礦、銅礦。總之日本是希望保證日本的能源多樣化供給。還有一個說法是日本曾經考慮過蒙古幫日本解決一些核廢料處理的一些問題,因爲地廣人稀。再加上要建立安全保障戰略伙伴關係這樣一種考量在裏邊,安倍他不帶足夠的資金,不拿出一些所謂的合作誠意和辦法來恐怕也難達到他的目的。從現在看,從經濟上講,安倍還是特別主張積極推進日蒙的經濟合作協議,也就是大家常說的(ETA)。
中日關係冰封多時,破冰的跡象始終未顯現。日本心態糾結:一方面表示要尋求同中國對話、改善雙邊關係;另一方面,安倍的兩條腿一刻也沒停下,積極地出訪拉攏中國周邊國家,試圖構建對華包圍網。據瞭解,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下週還將發表外交藍皮書,其中內容涉及日本近期圍繞對華關係而採取的一系列外交政策。
日本共同社27日發佈了獨家的新聞,稱獲悉了外務省彙總的2013年版外交藍皮書草案。外交藍皮書主要記錄此前一年內國際局勢和日本外交活動的年度報告書,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計劃將在4月5日召開的日本內閣會議上,發表正式的2013年度外交藍皮書。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外交藍皮書草案提到了有關中日釣魚島爭端的問題。這個藍皮書草案稱,自2012年9月日本將釣魚島進行所謂的國有化以後,中國多次進入了日本領海,該動向被視爲日本直接面臨的安全問題,而是對日本領土、領海和領空的威脅。此外該草案還提到了火控雷達一事,對中國的軍力增強和海上活動表示關切。
其實不僅僅是即將公佈的日本外交藍皮書,今天日本防衛研究所還公佈了日本東亞戰略概觀,指出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有長期周到的戰略,中國並不擔心與周邊國家發生摩擦。本防衛研究所週五公佈的2013年版東亞戰略概觀稱,中日關係去年因釣魚島問題急劇惡化,不過中國對釣魚島早就有嚴密充分的長期戰略,中國近期以來一直希望加強對釣魚島的主權。
防衛研究所地區研究部長片原榮一:中國從很早的時期開始,就對尖閣(釣魚島)戰略有非常縝密的準備。
這份《東亞戰略改觀》稱,中國海軍不僅在東海、在南海的活動也變得更加頻繁活躍,中國的動作表明,中國並不擔憂同周邊鄰國發生摩擦,而這很容易引發不測事態。報告建議,日本必須繼續加強在西南島嶼的情報收集、警戒和偵查活動,提高自衛隊的機動能力,同時,強化和鞏固日美同盟。
有評論認爲,安倍似乎想通過加強與中國周邊國家的關係,增加“夥伴”數量來打破僵局,那麼,此次訪問蒙古,安倍能達到目的嗎?在外交考量上,蒙古會聽從日本嗎?
高洪:蒙古因爲從地理位置上講,它一面對着俄羅斯一面對着我們中國,它就夾在中俄兩個強大的國家之間,他有一種外交上的處於困境和困惑的感受。蒙古過去找過美國,因此日本積極要做蒙古的第四大鄰國,這一點我想雙方的經濟合作,建立所謂的戰略伙伴關係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不過這個事情也要一分爲二,因爲蒙古畢竟在中俄之間,而且和中國有多重的淵源關係,對中國的依賴還是相當大的。中國畢竟是一個巨大的存在,日本想通過加強和蒙古的關係去遏制中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