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初春的渤化園生機勃勃。園內優化提升的重點項目——年產60萬噸丙烷制丙烯項目現場,兩座高達95米的丙烯分離塔巍峨聳立。
“年初我們的設備進入單機試車和聯動調試,9月即可投料試車。”渤化集團渤化石化公司總經理周愾告訴記者。
他指着那兩個分離塔說:“這是目前亞洲石油化工行業同類設備中體積最大、分量最重、高度最高的塔器設備。我們擁有目前國內首套、世界單套生產規模最大的丙烷制丙烯裝置,投達產後預計年銷售收入70億元,利稅10億元。”
這個項目還有另一個標誌性意義。它的建成,標誌着自2005年開工建設的渤化園進入優化提升的新階段。
渤化園開啓渤化集團產業升級
說起渤化園建設的日日夜夜,天津渤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趙立志感慨萬千:“與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國家戰略幾乎同時啓動的渤化園建設,開啓了渤化集團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大幕。”
渤化園建設共投入資金349億元,建設了26套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裝置。
兩套日處理煤2000噸的煤氣化、30萬噸合成氨、80萬噸聯鹼、50萬噸甲醇、4萬噸聚甲醛、20萬噸醋酸、22.5萬噸丁辛醇、 50萬噸苯乙烯、40萬噸ABS、6萬噸SBS、10萬噸白油、60萬噸丙烷制丙烯……趙立志如數家珍:“這些項目個個都是帶動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的好項目,全部投達產後,可產生400億元的銷售收入。渤化園以及我們的另一個化工園區精細化工基地的建設,使我們擁有PVC、聚苯乙烯、ABS三大合成樹脂和丙烯產品,既初步實現了氯鹼產業與石化產業的結合,也爲下游精細產品發展創造了條件。渤化集團通過對外環線以內的企業實現搬遷調整,使職工得到妥善安置,產品得到優化提升,促進了天津相關行業的發展,整個集團邁出了由單一海洋化工向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碳一化工相結合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形成了‘三化一體、港化一體’集約化發展的新格局。”
以渤化園建設中的天鹼、大化項目爲例,在保留純鹼優勢產品的同時,渤化集團先後投入10多億美元引進美國GE公司、美國石偉公司、英國戴維公司、美國魯姆斯公司等一大批國際先進的石油化工、碳一化工生產技術和關鍵設備,形成上下游銜接的產品鏈,如天鹼純鹼產品比重由70%下降到13%,基本實現了由單一無機產品向有機無機相結合產品結構的轉變,企業營業收入比改造前增長了4倍。
渤化園的建成,讓天津渤化集團新增重點新產品19種,鹽化工產品所佔比重大幅下降,石化產品和碳一化工比重達到19%,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所佔比重達到27%。
“渤化園的建設,實現了園區內能源的集中供給和污染物的統一處理,安全環保得到有效保障,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物流成本大幅下降,綜合競爭實力進一步增強。”趙立志說。
讓趙立志自豪的還有這些年渤化集團發展的風生水起——主營業務收入從2000年的不足100億元,“十五”末的186億元,增加至“十一五”末的437億元,2012年的660億元。
“天津渤化集團經過60年的努力,在全國化工佔有重要地位,2012年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82位,中國製造業500強第86位,地方化工第1位。”趙立志說。
說完成績,趙立志話鋒一轉:“渤化園的建設得益於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戰略,得益於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於渤化集團歷屆領導班子和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也得益於中石化在天津建設百萬噸乙烯項目。”
“百萬噸乙烯項目每年爲我們的渤化園提供45萬噸石化產品,兩個園區相距42公里,化工原料通過4條管線源源不斷被輸送過來。有了這45萬噸原料,爲渤化園提供了基礎化工原料,中石化與渤化集團實現了雙贏。”趙立志說。
百萬噸乙烯項目催生渤化園
對趙立志的“百萬噸乙烯項目催生渤化園”說法,中石化天津石化公司總經理許紅星表示贊同。
他告訴記者,天津石化每年通過管線傳輸,爲渤化園提供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等原料。“管線傳輸這種方式安全、及時,和汽車運輸相比,依靠管線傳輸每年至少能節約物流費用6000萬元以上。”許紅星介紹說。
作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標誌性工程和天津建設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的龍頭項目,天津百萬噸乙烯及配套項目建成投產後,乙烯年生產能力達120萬噸,煉油每年的綜合配套加工能力是1300萬噸,產品涵蓋聚乙烯、聚丙烯等3大類固體產品和21種液體產品,每年可提供高質量成品油587萬噸、乙烯等化工基礎原料320萬噸、高端合成樹脂和化纖150萬噸、液化氣等其他產品75萬噸。項目投產三年來,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997億元,實現利稅224.75億元,爲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企業投產以來,聚丙烯裝置生產的高熔指抗衝共聚產品已成爲國內洗衣機行業的首選基料,得到了海爾、美的、榮事達三洋、TCL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廣泛認可。高密度聚乙烯裝置生產的PN049-030-122,已成爲國內PE100管材料中的王牌料,被廣泛用於生產耐高壓管道,輸送天然氣和飲用水。線型低密度聚乙烯裝置生產的222WT產品已成爲華北地區使用量最大的農膜料。並且,乙烯裝置能耗達到508千克標油/噸,創國內單月最好紀錄,項目所增加的每小時3000噸工業用水全部通過淡化海水解決,成爲國內第一家不增加一滴淡水消耗的大型石化項目。”許紅星介紹。
“乙烯作爲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礎原料,可以帶動發展塑料深加工、橡膠製品、建設材料、化工機械製造、工程建築、運輸等配套產業。天津石化作爲央企,我們在穩定生產的基礎上,有責任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扶持地方企業發展,和它們合作,並且力爭實現互利共贏。”許紅星說。
在與渤海化工集團的合作中,天津石化的產品有了固定的市場,渤海化工則便捷穩定地獲得了所需的原料,並可以大展身手,延伸石化產品鏈。
“天津石化最大限度地與下游企業共享原料,客觀上形成了生產鏈條的一體化,這不但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延伸產業鏈,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提高雙方的經濟效益,還有助於帶動本土化工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從而推動濱海新區乃至全市的經濟發展。”許紅星說。
除了渤海化工,天津石化還先後爲天津陸港橡膠10萬噸/年丁苯橡膠、天津魯華C9分離等10餘家公司的新建、改擴建項目建設提供原料。此外,天津石化的產品除由兩家代理銷售商負責在國內銷售,自營產品還銷往周邊40餘家化工企業,爲它們提供橡膠、管材、中空製品等產品原料。
帶動千億投資央地合作典範
天津石化市場部部長黃衛東介紹,近年來,天津石化產品銷往天津地區的總量每年超過600萬噸,其中包括統配產品、煉銷產品、燃銷產品等6大類,車用汽柴油、石油焦等60餘種產品,累計服務天津300多家企業,拉動地方工業總產值4%以上。其中,大乙烯的主要產品帶動濱海新區石化下游產業及配套工程投資約1000億元,延伸發展了10條產業鏈:雙酚A、聚碳酸酯產品代替了有色金屬及其他合金,在機械工業上作耐衝擊和高強度的零部件;環氧乙烷、乙二醇產品,帶動醫藥製劑產業;聚醚多元醇產品則促進了塗料、防凍液等的生產……與此同時,直接或間接增加就業崗位2萬餘個。
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爲進一步促進央企與地企融合,發揮各自優勢,從去年開始,天津石化多次與地方企業溝通,計劃組織項目合作或者成立合資公司。許紅星透露:“結合天津市石油化工產業的發展規劃,今年下半年,我們有望研製出經濟效益較高的意向性項目。”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本市石化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941.59億元,較2007年的1711.61億元增長了1.3倍;主營業務收入完成3886.30億元,較2007年的1694.4億元增長了1.29倍;實現利潤724.34億元,較2007年的348.3億元增長了1.08倍。
“天津石化產業這些年取得迅猛發展,與石化產業實現項目帶動戰略、大力引進大項目好項目分不開。這些年,天津地方與中石化等央企合作,先後實施天鹼搬遷改造、120萬噸乙烯、1250萬噸煉油、50萬噸苯乙烯、40萬噸ABS、60萬噸聚丙烯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這些項目的建成投產,不僅拉動了經濟總量的擴大,也帶動一批相關產業項目發展壯大,成爲用現代石油化工產品和技術提升改造傳統化學工業的成功典範,使天津石化工業產業規模、品種結構、技術水平走在全國前列,還帶動上下游產業年產值數千億元。”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據瞭解,本市目前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爲主、從石油勘探開發到煉油、乙烯、化工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鏈的完善不僅使本市寶貴的石油資源得以在本市“吃幹榨淨”,也佔據了產業鏈中的高附加值產品領域,使得石化產業利潤穩步增長。吳巧君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