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近年來養生理念流行,不少居民認爲野菜更健康,一些商販也開始售賣野菜,並宣稱“純天然、無污染”。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專門發佈提示,採摘和食用野菜有較高的風險,購買、食用不要盲目跟風。
昨日,記者在南開區橫江路發現,有流動商販在街邊售賣“野生”的香椿和胡蘿蔔,該商販稱,這些野外採摘的蔬菜“絕對沒有噴灑過農藥”,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健康綠色食品。記者在一邊觀察發現,不到半個小時,這些“綠色食品”就被搶購一空。在本地一家生活消費論壇上,記者發現有人在組織網友去郊區遊玩,其中一項重要行程即爲“採摘野菜”。活動發起人在帖子上表示,可以採摘到口味獨特的柳葉、黃花苗和野蘑菇。目前,報名參加這次郊野活動的市民已經超過30人。
針對流動商販售賣該類野菜的行爲,一些蔬菜銷售商告訴記者,隨着工業開發和環境變化,野菜並不是健康、安全的代名詞。野菜生長的某些地域,地下水和空氣可能已經受到污染,並不比大棚蔬菜安全多少。西青區第六埠一家無公害蔬菜經銷商介紹,我國的蔬菜認證分爲三個等級,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野菜不屬於其中的任何一級,根本沒被納入我國的農產品認證體系,質量無法保障。依據《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產品,不得在產品或者產品包裝及標籤上標註“有機產品”、“無污染”、“純天然”等其他誤導公衆的文字表述。
3月2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警示,提醒消費者注意,採摘野菜需謹慎,謹防食後中毒。中消協提醒消費者,路邊綠地生長的野菜有害物質含量高;路邊綠地、公園裏的野菜可能含有除草劑或農藥;部分野菜有毒性,如野蘑菇等。野菜並不適合所有人食用,野菜多爲寒涼性,孕婦、幼兒、老人、長期脾胃虛弱虛寒的人羣不要輕易食用。採摘和食用野菜總體上風險較高,建議不要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