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廣州日報佛山新聞:【官員“空降”企業給力還是阻力?】昨順德經促局發佈消息,區領導將作爲“企業專員”與企業掛點聯繫。順德區委組織部也計劃派幹部赴企業掛職鍛鍊。黨政領導幹部變身“企業專員”或“總經理助理”,業界擔心此舉易使企業與官員產生裙帶關係,甚至導致權利尋租的腐敗現象。
點評:
在網上,這條新聞引起了很多爭議,但很多人並未真正看懂這條政策。其實,此次順德改革共有兩種方案,不能籠統討論。其一,是針對區領導、區政府部門領導的,主要是採取掛點的形式。按我的理解,應是充當聯絡員的角色,既不在企業享有職位,也不在企業裏實際上班。第二個方案,即公務員掛職企業,在企業任職總經理助理的方案。但掛職幹部並非區領導以及部門領導,而主要是級別較低、實權未必很大的年輕幹部。釐清這個前提,是我們更好地理解這項政策不可忽視的準備工作。
其實在2012年3月,市委組織部就啓動了佛山史上最大規模的掛職鍛鍊計劃,其中包括首次向民營企業派出17名幹部掛職鍛鍊,民營企業也派出7名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到市直機關綜合部門掛職鍛鍊。那一次掛職到企業的幹部也多是擔任總經理助理一職。總體來看,打通體制內外的交流渠道,對於佛山這個以民營經濟爲支柱的城市來說尤爲重要。政府能想到以此手段加強政企溝通,出發點是好的,但要做好這件事,就需要嚴格的制度規範。
掛職幹部既然都是中層年輕幹部,倒不一定在掛職期內就會產生腐敗。畢竟,這些幹部大多數在部門裏沒有拍板的權利。但一些企業會不會“放長線釣大魚”,等到這些幹部真正走上領導崗位手握實權,腐敗才露出原形呢?這是制度設計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在我看來,掛職幹部在回到部門後,應當形成類似迴避機制的規範,凡是涉及曾掛職過企業的事項,都必須有多重監督、防範機制。
其次則是要處理好掛職幹部所在部門的職能,與掛職企業之間關係親疏遠近的問題。例如衛生局幹部掛職醫院,怎麼平衡他自身的業務指導、監管職責與在醫院期間的助理職能?自己監督自己?這恐怕不太靠譜。
第三個是公務員到企業該怎麼學的問題。這些“學員們”能學到什麼,這些經驗能否被引進體制內,都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若這種交流機制不能發揮實際效果,那去了等於白去。
打通體制內外、政企之間交流已形成共識,下一步要解決的是怎麼打通這個細化問題。做得好,政府和企業能學會換位思考,“學員們”對剋制“有形的手”、發揮“無形的手”有了深切認識。反之則錢權交易也可能成爲一種打通體制內外的模式,這當然違背初衷。創新之所以難,首先難在能不能想到新點子,更重要的是怎麼去實現新點子不走偏,這,是對爲政者智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