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商家把一把斧頭成功賣給了前美國總統小布什,你怎麼把這斧頭再賣給習近平呢?”廣州華南理工大學自主招生面試時出的這道神題,據說在13日這天,難煞衆多莘莘學子。
斧頭與習近平的距離,是出這道神題的老師自己這輩子也解答不了的問題。能夠拿着斧頭與習近平面對面的考生,自然也就不會坐在這些老師面前被刁難了。校方拾人牙慧出這道脫離國情的歪題,反而因東施效顰,而顯露出在教書育人的擔當上的故弄玄虛。
把斧頭賣給小布什,是老掉牙的營銷策略類書中的垃圾案例。說它是垃圾,正是因爲其鼓吹經銷的出奇制勝,強調脫離規則之外的經銷手段,所以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不屑。華南理工大學的教育工作者,將這種淪爲路邊書攤上的營銷策略,當成決定一名考生能否入學的試題,這不是賣不出斧頭的考生的不幸,而是教育本身的悲哀。
誰都不能否認營銷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但斧頭賣給習近平,這樣一道極端的營銷考題,開發的已經不是考生的營銷思維,而是一道逼人忽悠的創作題。斧頭與習近平,給考生拉開的營銷距離,是一段只能靠奇異的幻想來填空的距離,它產生的答題,可能是一篇新守株待兔的寓言,也可能是二人轉式的賣柺小品。垃圾案例中所包涵的所有不擇手段、變通規則等本身需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去引導學生識別、去批判的東西,都在這道考題中成爲過關斬將出位被錄取的獲勝至寶。教書育人者的價值取向,令人十分擔憂。
賣給小布什的斧頭,套用過來賣給習近平,這道爲難考生的試題,即便拋開國情來考量,也是與越來越追求契約精神的經銷思想所背道而馳的。習近平最缺的肯定不是一把斧頭。中國的經營者最缺的也肯定不是忽悠,而是一種腳踏實地的創業精神,遵契守約的誠信精神。賣柺式的忽悠,培養出來的只能是損害別人利益的投機取巧之輩,是異想天開一夜暴富的花花腦子。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倘若不以爲恥反以爲教,是不配衣冠楚楚坐在講臺上的。將來在生意場上,誰都不敢與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打交道。
天底下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即便是成功的經驗,也可能因爲能夠輕鬆複製成功而在現實生活中變得望塵莫及。這是透過斧頭賣給小布什這個背時案例,人們不難得出的判斷和結論。以營銷爲例,華南理工大學的老師,自身就是一批缺乏市場調研意識的笨拙的營銷者。他們既沒弄清楚習近平真正需要什麼的市場需求,也沒弄清今天的考生、中國的營銷市場,最缺的是什麼樣的人才;沒弄清什麼品質和素養的營銷人才,才能真正在未來的市場和社會站穩腳跟。讓這樣的老師育人,無論從專業上,還是品德上,誤人子弟,都在所難免了。
所以從這個道理上來說,少年強則中國強,還包含着另一層意思:教育強,少年才能強。在教育這個市場上,中國緊缺的,是與教書育人相匹配的教育隊伍。這是通過華南理工大自主招生出的這道歪題,我對教育市場得出的需求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