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濟南軍區某部狙擊手在訓練中 楊廣輝攝
現場傳真
這次訓練不尋常
泰山北麓,沒膝的雜草叢中,披着迷彩網的狙擊手們透過瞄準鏡,盯着遠處若隱若現的目標——一枚枚雞蛋。
一陣槍聲響過,許多雞蛋被擊得粉碎。然而,下士夏孟看到,自己瞄準的那枚雞蛋居然紋絲不動,宛如一個大寫的“零”。咋回事?夏孟有點懵了——自己一向是彈無虛發呀!
“這不奇怪。”濟南軍區某綜合訓練基地基礎教研室主任劉華對記者揭祕:“作爲一名年輕的狙擊手,夏孟過去以基礎訓練爲主,對特定距離上的射擊比較熟悉。這次,我們把雞蛋隨便放在一個地方,這個位置距離夏孟有多遠,他並不知道,還按過去的瞄準經驗打,因此失了手。”
記者問夏孟:“失手了,你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夏孟說:“驚了!如果這是戰場,我沒能一槍斃敵就會暴露自己,不會再有機會開第二槍了!”
戰地訪談
打仗和打靶不一樣
記者:隨意距離射擊訓練,對狙擊手而言意味着什麼?
劉華:戰場上,狙擊手面對的目標可能出現在各種距離和高度上。一些年輕的狙擊手平時只進行過特定距離射擊訓練,如果不能熟記手中武器在不同距離上的彈道高度和子彈飛行時間,就會出現失誤。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88式狙擊步槍在150米和200米距離上彈道高度相差5釐米,恰好是一個成年人心臟的一半大小。
記者:這次失敗的射擊讓你收穫了什麼?
夏孟:看到了和老狙擊手的差距,也看到了和實戰的差距,認識到打靶的水平不等於打仗的本事。反思過去對特定距離目標射擊,有點像射擊運動員,而不是要上戰場的狙擊手。打仗和打靶不一樣,如果說昨天我們練的是打靶,那麼今天我們必須儘快學習打仗。
深度觀察
練心·練腦·練膽
這次射擊訓練引起的風波,啓示該部年輕狙擊手訓練儘快從基礎向戰術跨越,進而向實戰貼近。
練心——槍炮中處變不驚
冷風,大雨。狙擊手慄強強的戰靴踏過渾黃的泥漿。他要在3分鐘內,翻越兩道2米高牆,匍匐通過兩道10米低樁鐵絲網,肩扛40公斤的圓木行進40米,到達150米射擊地線後,完成對5個不同距離隨機目標靶的射擊。
“狙擊手受心理因素影響很大。”濟南軍區軍訓部副部長辛偉告訴記者,他們要求狙擊手在嘈雜的環境下用筷子連續分揀玻璃球,練抗干擾能力;在野外陌生環境中獨立潛伏3晝夜以上,練抗寂寞能力;連續36小時默記路上的行人數量、男女比例,練觀察能力;在槍炮聲、雷電暴雨環境中完成對目標的觀察和射擊,練處變不驚能力……
中士顏廷玉在首次“狩獵”訓練中,潛伏草叢長達40餘小時,始終紋絲不動,成功狙殺目標。
練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桐柏山區,谷深林密。成功潛入藍方陣地的狙擊小分隊利用手持北斗終端傳回消息:他們發現了處於無線電靜默狀態的藍方指揮方艙。
指揮員輕點鼠標,方艙精確座標傳至炮兵分隊。幾分鐘後,精確制導炮彈呼嘯而至,藍方遭受重創。
“未來戰爭中,狙擊手不光是打槍的戰士,而是戰技全面的特戰精兵。”濟南軍區某綜合訓練基地司令員沈楊介紹說:“現代戰爭中,狙擊手既要能一劍封喉狙殺重要目標,又要能充當指揮員的‘耳目’和‘外腦’,引導火力打擊、評估毀傷效果,甚至給出打擊建議。”
爲此,他們將軍事地形學、戰場救護、野戰生存、僞裝、通信、觀測、定位器材使用、目標價值判斷等16個課目納爲集訓內容。翻看教學裝備保障清單,記者發現北斗定位儀、激光測距機、測風儀、測溫儀、電臺等60餘種裝備悉數在列。
練膽——殺手不能不見血
“羊?”當下士王珂從瞄準鏡裏看到自己的目標——山坡上活蹦亂跳的20多隻山羊時,不禁愣了一下。
“沒錯,本次射擊打‘活靶’!”教員鄧龍學明白無誤的告訴他。
從打靶子到打活物,瞄準鏡中的景象完全不同。“動物會拼命掙扎、逃生,血淋淋的……”多少次打靶,王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子彈會結束一條生命。
可是,殺手不能不見血。集訓中,教官們還爲木靶穿上制服並在裏面塞滿乾草,然後把番茄醬倒入塑料袋中並戴上帽子作爲靶頭,讓狙擊手熟悉、適應目標被擊中時的血腥場面。
“戰爭就是這麼殘酷、血腥,狙擊手要是不能適應,下一次扣扳機時就會猶豫,再下一次,也許就是自己的頭迸出血漿!”鄧龍學告訴記者,作爲訓練有素的狙擊手,不僅要看,還要堅持看下去,看敵人是不是真的被擊中,隨時做好補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