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當地時間4月17日,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葬禮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圖爲英國首相卡梅倫爲撒切爾夫致悼詞。
中新社倫敦4月17日電題:撒切爾的“遺產”和卡梅倫的“難題”
中新社記者周兆軍
4月17日,英國爲“鐵娘子”撒切爾夫人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著名的大本鐘在葬禮期間停止鳴鐘,爲她默哀。但英國各界的爭論並未因此而靜默,圍繞撒切爾夫人的功過褒貶仍是焦點話題,自她去世後一直未曾停歇。
撒切爾去世,有人哀傷,有人歡呼,但無論是讚美或是抨擊她的人,都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她執政時期大刀闊斧的改革,徹底改變了英國的政治版圖和經濟結構,留下的是一筆被稱爲“撒切爾主義”的思想遺產。現任英國首相卡梅倫被視爲撒切爾“衣鉢”的傳承人,但他在英國掀起的新一輪改革面臨重重難題。
在卡梅倫口中,撒切爾夫人是“和平時期最偉大的英國首相”,“領導”並且“拯救”了英國,她使英國“重新站立起來,再度屹立”。所以,即使面對國內政治壓力,他也堅稱政府爲撒切爾舉辦耗資不菲的隆重葬禮是“非常恰當”的。
與卡梅倫一樣信奉自由市場的人,將撒切爾視爲“福利國家的掘墓人”、反對凱恩斯主義的英勇鬥士。她鼓吹自由經濟,反對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大力推動私有化改革,大幅削減福利支出,重拳打擊工會力量,以鐵腕開創出一個嶄新的時代。
但反對撒切爾的人,認爲她是“奪走牛奶的巫婆”,造成大量企業倒閉、失業率飆升,甚至近年的金融危機也是“撒切爾主義”放任自由市場留下的苦果。她的政敵甚至不願稱呼她的名字,而叫她“那個女人”。
撒切爾領導保守黨上臺前,英國由工黨執政多年,政府債臺高築,經濟凋敝不堪。與之處境相似,卡梅倫領導保守黨組建聯合政府之前,工黨執政已有13年之久,兩任工黨首相推行的福利政策留下許多後遺症,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更使英國經濟雪上加霜。
卡梅倫上臺後,面對工黨的冷嘲熱諷、自民黨的騎牆觀望、保守黨內部的舉棋不定,毅然推行大規模削減福利的改革。儘管經濟形勢持續低迷,但卡梅倫堅持緊縮政策方向不轉,其施政思路與撒切爾當年頗有共通之處。
卡梅倫不如撒切爾幸運的是,他面對的大環境不似當年。上世紀80年代在世界範圍內都是自由市場的勝利,撒切爾的私有化改革逐漸扭轉了英國經濟的頹勢。但當前,保護主義思潮蔓延,財政赤字和量化寬鬆被當作拯救經濟的靈丹妙藥,加之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英國經濟遲遲難以起色,卡梅倫的改革之路面臨嚴峻考驗。
卡梅倫的個人風格也不如撒切爾一般“鐵腕”。撒切爾飛揚跋扈,敢於在宴會上脫掉鞋子踩在一把椅子上大喊,“我是維護現有社會體制的政府的頭號反對者”;而卡梅倫溫文爾雅,面對朝野非議只是不斷耐心解疑釋惑。在外交方面,撒切爾決然出兵馬爾維納斯羣島(英國稱福克蘭羣島),一舉扭轉民意支持率;而卡梅倫面對國內要求英國退出歐盟的呼聲,態度模棱兩可。
有人發表文章說,撒切爾去了天堂也要與凱恩斯繼續辯論。在她的葬禮上,倫敦主教查特斯說,“思想的碰撞集中體現在撒切爾夫人的身上,使她成爲一個象徵性人物。”
思想的碰撞,也許是撒切爾留下的最重要的遺產。英國未來的政經走向、卡梅倫破解改革難題的路徑選擇,都無法繞開這個一生寫滿傳奇的女人。(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