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每日電訊》4月19日在頭版“好望角”國際評論欄目發表吳黎明撰寫的文章《德國的哥不知道何謂“份子錢”》,全文如下:
在國內打的,一般是站在路邊招招手,空載的出租車就會停下來。到了歐洲,大街上很難遇到空載的出租車。除了在賓館、機場、火車站趴活兒外,出租車很少在路上空駛。
我在歐洲也打過的。一般是從賓館前臺叫車,或網上查一下當地出租車公司的電話,提前打電話訂車。
在歐洲大陸,出租車可以走公交車道。即使如此,當地人和一般遊客基本上不考慮打的,除非有急事。
一方面,這是因爲打的太貴,拿柏林來說,打的12公里左右,要花30歐元(約合300元人民幣)。乘坐公交的話,只需幾歐元。另一方面,城市公交、地鐵、城際鐵路等公共交通發達,並且很準時,不是有急事,打的沒有必要。
不僅如此,比打的划算的還有租車。租車公司很多,火車站和機場大廳就有網點。外來遊客若是旅途遠而複雜的話,一般選擇租車,一天也就五六十歐元,燃油錢另付。
有幾次,我預約的是凌晨四五點鐘的出租車。從家出來,的哥已默默地在黑暗中等待。德國的哥開車一絲不苟,若要和的哥聊天,大部分情況是問一句答一句,三言兩語。
歐洲出租車上有與公司相連的尋呼系統,可以就近拉客。計價一般是打表,但的票大部分地方還是手寫的。
德國各地的出租車公司都不大,有上百輛出租車就算很牛了,並且個人也可以直接申請出租車牌照。一上車,我喜歡問的哥一個問題:“你每月交多少份子錢?”
德國的哥不知道何謂“份子錢”。出租車公司負責油錢、修車費、保養費、車險等養車費用外,同時負擔的哥的養老、醫療等保險。比如,的哥一天拉活兒掙200歐元,自己能拿100歐元,另一半交給出租車公司。就這樣,德國的哥還是有怨氣,一位的哥曾對我說:“柏林商務客人越來越少了,出租車太多,錢難掙了。”
在出租車行業管理中,全國性的行業協會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作爲行業代表,在涉及出租車和租賃車行業政策法規的制定中,參與政府部門協商和談判,以維護出租車從業人員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