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在道路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行人不看紅綠燈,不走斑馬線。由此造成的種種混亂,不僅損害了他人權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昨日,天津市義工服務隊和天津市志願服務聯合會勞模分會的志願者聯合上路,勸導行人拒絕“中國式過馬路”。
昨天上午8:30,海光寺路口,正值上班高峯,車水馬龍。由家樂福向血研所方向,一隊行人正準備過馬路。等待的人越聚越多,10秒後,見燈還未變,站在最前排的一名40多歲的男士率先“衝出”,後面的行人見狀立即尾隨其後,上演了一次“中國式過馬路”。
不過,就在“大部隊”通過路口的時候,一位年紀在60歲上下的大娘紋絲未動,安靜地等着信號燈轉變。大娘嘴裏嘟囔着:“得有多大的事啊,都等不了一個燈?”面對採訪,大娘表示自己並不知道什麼是“中國式過馬路”,但自己從不闖燈,“要是被撞着,誰疼誰知道。”
在營口道南京路交口,志願者兵分4路“駐守”在各個路口,維持交通秩序,併發放文明出行宣傳頁。該路口車流量較大,大部分行人都能遵守交通規則,按照信號燈指示行走。個別行人在紅綠燈轉換期間“闖紅”時被志願者勸止。有極個別行人不顧志願者勸說,執意闖紅燈,被行駛的車流堵在路中間,十分危險。一上午,志願者勸止闖紅燈現象十餘起。
現場觀察發現,在“中國式過馬路”的過程中,“帶頭人”的影響很大,如果沒有人率先闖紅燈過馬路,大部分行人都會耐心地在原地等待;一旦有人先走,後面馬上會有人跟上。統計發現,“帶頭人”中45歲以上的中年人佔絕大部分,其中男士多於女士。
爲了鼓勵行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天津市義工服務隊的40餘名志願者分散在各路口,對不參與“中國式過馬路”的行人,送上一個小禮物進行鼓勵。志願者表示:“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個人的所作所爲都對社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當我們在馬路上行走時,更應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國式過馬路’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