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記者王歡攝
“哪裏有羣衆哪裏就有黨的組織,哪裏有需求哪裏就有服務,哪裏有問題就在哪裏解決”,這是記者在開發區康翠社區採訪時,切身感受到的文明和諧氛圍。黨員幹部帶頭奉獻
青海園小區物業糾紛已經打了三年多官司,但因涉及多戶業主利益,法院的裁決往往不見得都能夠執行。在這種情況下,老黨員、天津工業大學退休教授陳德順引領大家認清業主的權利和義務,最終通過
社區民主協商、人民調解,144戶業主和物業公司的矛盾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據瞭解,社區將四個黨支部現有的1300多位黨員組織成多個黨小組,深入到居民小區、樓棟樓門、文藝社團、社區組織和志願者隊伍,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立體覆蓋”的組織網絡,實現“哪裏有羣衆哪裏就有黨的組織”。
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傳統的大爺大媽式的社區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合現在的業主需求,網格化管理更能體現社區管理的專業性、技巧性。”已經從事專業社工工作7年的王江月告訴記者,通過“愛心小剪刀”、“上門一對一談心”等形式,更好地發揮“網格
社工”的溝通作用。
據瞭解,康翠社區共有建築戶數4219戶,按“四五百戶一社工”的方式劃分成10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個社工向居民提供全方位社區服務,全面推行“家庭管家”服務制,通過人對人、點對點的服務,實時瞭解居民情況,準確掌握居民動態。
專業化服務暖人心
老舊小區改造、物業與業主糾紛、社區居民間矛盾……面對錯綜複雜的社區工作,康翠社區日趨走向專業化,成立了“業主委員會工作論壇”、“個案工作室”等,創建《系列文明和諧守則》等,將多個小區多個利益羣體的矛盾衝突處置在初始階段。
信息化建設促發展
家庭情況、房屋建築情況、車輛信息等78項信息在開發區居民基本數據庫裏一覽無遺,“網格社工”隨時採集和更新數據庫,全面瞭解服務對象,更好地發揮服務作用。
康翠社區通過社區事務投訴系統,把社區的問題反映給相關部門,調度整個開發區資源進行解決。在單一事件評價系統中,將“居民代表大會”、“小區宣傳動員”等517項社區工作事務賦予不同分值,不斷量化社區工作,信息化促進社區更好地發展。見習記者哈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