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合肥民政部門將爲老百姓送上一份“民生大餐”,實施9項民生工程,其中5項市定民生工程,預計投入財政資金1.38億元。
農村低保今年再提標
北店村村民李廣勝曾經是村裏的致富帶頭人,自己經營一家水泥廠,一家四口人生活很充裕。但天有不測風雲,2005年,李廣勝查出腎結石,後來又轉化成尿毒症,家裏花光了所有積蓄爲他換了腎。但自此以後,李廣勝一家的經濟狀況非常困難。“幸好有低保,再加上我在家養養豬,勉強能夠維持生活。”李廣勝介紹說他和妻子兩個人,每月可以拿到240元的補助,至今已經六七年了。
據瞭解,自2013年1月1日起,市區農村低保標準由戶年人均4320元提高到4920元;四縣一市的標準也改爲每人每年不低於1650元,肥西縣達到2000元。
醫療救助最高報九成
“去年年初,我得了乳腺癌,這些錢真是雪中送炭,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元運芳今年35歲,家裏還有一位體弱多病的婆婆和一個4歲的女兒。據她介紹,爲看這個病,總共需要8萬多元,最後因爲新農合和大病補助,自己實際上只花了大概一半的錢。
據瞭解,城鄉低保對象和農村五保戶、享受國家撫卹補助的優撫對象都可成爲“城鄉醫療救助”的救助對象。另外,如果救助對象在定點醫院看病,走“一站式”服務的,救助比例最高可以達到個人自付的90%,最高可救助3萬元;對低收入家庭患大病的,救助比例可達到45%,起付線爲2萬元,最高可救助1.5萬元。
四縣今年將添救助點
據瞭解,今年合肥將添4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場所。長豐、肥西、肥東、廬江四縣將各建一個縣級生活無着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場所,各新建牀位30張,實現全市每個縣、市都有一所設施完備,能爲城鎮生活無着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臨時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教育矯治、返鄉救助、臨時安置等服務,並具備延伸救助保護功能的救助場所。
另外,合肥還鼓勵社會力量投入到養老機構建設中。到2015年底,合肥市城市養老機構中,社會辦養老機構牀位數所佔比重將達到50%以上。對此,各類符合要求,以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興辦的,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養老機構,合肥市都將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