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市人民醫院血管科、心臟內科、心臟外科、麻醉科、重症監護室等多學科聯合,爲一位心臟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的男性患者實施了冠脈雜交手術,經過16個多小時的努力,醫護人員將患者從死神身邊搶救回來。目前,患者病情穩定,已康復出院。
罕見多處嚴重血管病變
患者今年60歲,2008年在人民醫院血管科檢查出雙下肢動脈硬化,雙髂動脈閉塞。著名血管外科專家慄力爲其成功施行了腹主動脈-雙髂動脈人工血管移植術。今年3月,患者入院進行例行檢查,在住院過程中,醫生髮現他經常胸悶憋氣、不能平臥,輕微活動和餐後均出現典型的心絞痛症狀。冠脈CT檢查結果提示其冠狀動脈存在重度狹窄病變,故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心臟的營養是由冠狀動脈來供應的,分爲左前降支、左迴旋支和右冠狀動脈共三支,患者爲右優勢型血管。其左前降支完全閉塞,對角支次全閉塞,迴旋支狹窄80%,擔負主要供血的右冠脈中段狹窄99%,遠端還爲閉塞的前降支提供側枝循環。患者心臟80%以上的供血僅靠這支狹窄程度高達99%的右冠狀動脈提供,可謂命懸一線,隨時可能血流中斷髮生猝死,病情十分兇險。
多學科聯合 16小時手術保住患者性命
人民醫院以心臟外科、血管科主任慄力教授爲核心,心臟內科專家曹月娟、心臟外科專家李榮慶以及麻醉科醫生組成專家團爲患者進行了會診。
患者前降支完全閉塞,迴旋支出現了85%—90%的狹窄,對角支次全閉塞,右冠狀動脈99%狹窄。患者是右優勢型動脈,即由右冠動脈承擔着心臟主要的供血,不僅如此,患者極度狹窄的右側冠脈還爲左側冠脈的前降支和對角支提供側枝循環。面對這種情況,心臟內科專家曹月娟認爲,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爲患者行搭橋手術,若右冠行支架置入術,一旦發生支架內血栓形成,病人猝死風險極高。然而,由於承擔主要供血的右冠脈存在嚴重狹窄,麻醉或者術中發生心跳暫停、猝死的風險同樣極高。
爲挽救患者的生命,慄力主任提出了冠脈雜交手術的方案,即先在患者的右冠脈內放置支架改善供血,並行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IABP),增加冠脈供血,降低患者冠脈搭橋手術風險。最後由心外科進行冠脈的搭橋手術。即便是雜交手術,醫生們也面臨着衆多困難。一是患者右冠脈的重度狹窄,放置右冠支架的介入治療術中,很有可能出現各種危險。患者曾行腹主動脈和雙髂動脈的搭橋手術,改變了原來血管的走向,置入IABP無正常入路。另外,支架植入術後,需要抗凝、抗血小板治療防止支架內血栓發生,由此就會增加外科搭橋手術術中的出血風險,這也給心內、外科的醫生帶來不小困擾。
慄力主任與患者家屬進行了充分溝通,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方案表示同意,爲了挽救患者的生命,他們願意嘗試。家屬的理解和認可給了慄主任莫大的動力,主任當即決定爲患者實施手術,此時心臟內科、心臟外科與血管外科、麻醉科、護理部、重症監護室(MICU)均給予了最大程度的幫助,使得手術順利進行。
曹月娟主任首先爲患者在右側冠脈成功放置了支架,開通了重度狹窄的血管;隨後慄力主任置入了IABP,增加了患者的冠脈供血,改善了患者的心臟功能,爲後期搭橋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經過近7個小時的抗凝治療後,慄力主任選取患者的大隱靜脈爲其進行了前降支、迴旋支和對角支的搭橋手術。經過近16個小時的努力,患者實現完全血運重建,轉至MICU後,生命體徵平穩。
多學科專家團,血管科、心臟外科、重症監護室的醫生、護士長,幾天幾夜守候在病人牀旁,患者順利闖過圍手術期的抗凝治療、心肺功能等術後關口。目前,病人已經撤除IABP管與停用呼吸機,轉入普通病房。記者在病房中見到該患者時,他正在吃午飯,患者告訴記者,手術前,他從沒有這麼順利的吃完一頓午餐,每次用餐都要因爲憋氣停止幾次,餐後也無法平臥,現在,這些症狀均得到緩解。此次成功搶救這位極嚴重的冠脈缺血病人,顯示了人民醫院多學科聯合診治病人的優勢,標誌着人民醫院多學科聯合治療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