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一則“中小學800米、1000米跑有望取消,改爲20米往返跑”的新聞引發了空前的關注和熱議。
那些年,被800米、1000米折騰得死去活來的網友們,感嘆自己生不逢時……這些年,正在拼命和800米、1000米鬥爭着的孩子家長們則開始擔心是不是真的要改了……還有人質疑,在中長跑退出高校運動會、學生長跑猝死事件屢發的背景下,這是不是學校體育的一次無底線地妥協和退讓?
讓我們看看專家們是怎麼說的吧!
是意外事件頻發後的妥協?
“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季瀏:
學生運動量不足,長跑有風險
這則《新聞晨報》報道中,有關20米往返跑取代800米、1000米的說法就出自華東師範大學成立的“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季瀏之口。這個實驗室的主要功能是爲青少年體質健康評價標準的修訂、運動干預方案的制定,以及中小學生體質的縱向跟蹤調查確立工作機制。
實驗室主任季瀏給出的科學解釋是:800米、1000米跑是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的結合,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有氧能力(有氧能力是反映學生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標),而20米往返跑卻更科學。
但昨天面對上海電視臺的採訪,季瀏的這樣一段話也印證了不少人的推測:“我們現在的學生運動是不夠的,不充分的,現在你突然讓他跑這樣的距離,出現意外是必然的。而現在用這樣的方式(20米往返跑),你受不了了就會停下來,這是真實有氧能力的體現。”
20米往返跑很輕鬆?
浙江工業大學體育軍訓部教授陳嶸:
測試心肺功能,往返跑簡單有效
浙江工業大學體育軍訓部教授陳嶸老師曾於是2005年寫文章介紹過國外20米往返跑測試項目的情況。她告訴記者,20m往返跑因其操作方法簡便、運動形式活躍、評價效度高和易於實施與控制,是簡便有效的人體心肺功能運動負荷評價試驗。
測試時,會有背景音樂和提示音,學生可以隨着背景音樂的節奏進行往返跑,長度20米的跑道上,以踏上或踏過端線爲標準,按規定時間往返跑完每段20米的距離。運用不同的提示音不僅僅可以控制測試時間,還會提示學生加速進入更高一級跑速,當受試者感到確實無法堅持運動時,可以中止測試。
這個20米往返跑就是職業體壇的折返跑?
中超綠城隊隊長汪嵩:這個測試和中超YOYO體測相似
CBA和中超兩大職業聯賽的體能測試也有折返跑這一項,那麼這個20米往返跑和職業體育的折返跑是一回事嗎?
浙江稠州銀行男籃的體能教練馬驥告訴記者,CBA的折返跑距離是邊線間距16米折返,一組跑17個,一共跑四組,每組中間休息兩分鐘。馬驥說,“CBA的折返跑更考驗球員的速度耐力和無氧耐力,對於心肺功能的要求比較高,而且需要更多技巧。”
中超的折返跑耐力測試叫做YOYO體測。它就是要求隊員在相距20米的兩個標誌物之間,以不斷增加的速度進行帶有間歇的折返跑。隊員在完成每個2×20米後有5秒的間歇時間,節奏則由錄音機播放的聲音信號來控制。
YOYO體測由一位丹麥體育博士發明,主要是模擬比賽中頻繁出現的加速、減速、急停、轉身等動作,在隊員達到體能極限的時候對其進行測試。
所以,從形式上來說,這個20米往返跑和中超的YOYO體測很相似,綠城隊隊長汪嵩告訴記者,往返跑絕對不比800、1000米來的輕鬆,也有許多球員倒在往返跑上。
上海18所中小學進行試點,浙江是否也將推行?
杭州市教育局高中教育處副處長邊宏:暫時不會納入學生體測內容
據報道,目前20米往返跑已經在上海市18所中小學試點,那麼杭州是否也會進行往返跑的試點?
記者就此事詢問了杭州市教育局負責體育工作的高中教育處邊宏副處長。其實在記者採訪之前,對於“20米往返跑代替800、1000米跑成爲體測項目”的討論,邊宏並不瞭解。不過他告訴記者,現在這只不過是個人觀點,如果要納入中小學生的體育測試項目,必須要經過權威部門的認定,這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而杭州市在近期,並沒有把20米往返跑加入體育測試項目的計劃。
微博爐
生命之水:如此下去,以後的孩子身體素質會不會更差。
髮型有點亂:大家以前都這麼熬過來的呀。憑啥現在的孩子就熬不過去了呢!這不僅僅是強身健體的事了。
anne1974:雖然我當年也非常害怕跑八百米,但爲了對付考試,我還是天天早上起來跑步鍛鍊。人生中總有一些事情是讓人望而生畏的,但是八百米讓我明白,如果你去努力了,那個坎也是能過的。至於哪個更科學,我期待真正科學的解釋。
一把柳葉刀:任何適當的體育運動都符合青少年好動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子。運動不會直接提高智力,但一定會強健體魄,促進大腦血流量的加快,從而刺激孩子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的發展。中國的學校每天都要增加一小時的運動時間,減少一小時的背書做題時間。這纔像個學校而不是機器人制造商。
CRI-彭延媛:這根本就不是800米1000米的問題!這是現在孩子們的生活方式不“科學”的問題!學校體育就是個替罪羊!所以,應該更科學的引導孩子運動,而不是簡單的哪個出問題就取消哪個,否則以後我們什麼都不用做了!
黑色記憶
●去年11月的首屆廣州馬拉松,兩人猝死,其中一人是廣東一大學的大學生。
●11月27日,上海東華大學外語學院的一位男生在操場上參加完1000米體質測試後,突然暈倒,送到醫院後被宣告死亡。
●武漢、西安等地部分高校均以安全爲由,乾脆取消了校運會上的長跑項目。
編後
換個測試方式不如換個生活方式
800米、1000米似乎是每個從學生時代走來的人的噩夢,但就像不少網友說的,起碼那時候爲了對付考試,我還是天天早上起來跑步鍛鍊。但如果按劉教授所言,因爲現在的孩子運動量不夠,爲了安全考慮取消800米、1000米而採用隨時可以自我放棄的20米折返跑代替。
請問,本來就運動時間少得可憐的學生們還會去運動嗎?當考試來臨,他們是不是照樣還是硬着頭皮扛呢?面對運動強度相當的往返跑,不是照樣可能發生意外?所以,換一種體測方法只能暫時粉飾而無法解決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
其實,換一種測試方式,不如一種生活方式。專家們不如想想怎麼把孩子從堆積成山的作業中解救出來,怎麼把孩子從電腦屏幕前拉回到操場上來。
本報記者曹林波王瓊本報實習生王佳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