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記者杜曉
“的哥”是北京市一張獨特的城市名片,也是對於出租車價格上漲最有發言權的一羣人。
5月8日上午10點,北京市朝陽區望京地區的一家加油站裏,十多輛各個公司的出租車停靠在加油站旁,站邊路口不斷有出租車忙碌地進出。
一位“的哥”站在馬路邊抽菸,汽車保潔員正在給他的出租車洗塵。
“這會兒交接班兒呢,沒功夫跟你聊,我趕着上班。”這位師傅姓郭,當他聽說是談出租車調價的事,終於答應聊兩句。
郭師傅是個80後,在這行裏算得上年輕。談到起步價上漲3塊錢,郭師傅說,“早該漲了,這回漲價,我們收入肯定得增加”。
而對於此次調價後出租車司機的工資可達6000元以上的說法,郭師傅卻持悲觀態度。
“打車價格上升,肯定會造成顧客數量的減少,乘客少了,收入自然也會受影響。”郭師傅說。
隨後,記者又來到同樣位於望京地區的一個小區門口。在這裏“等活兒”的一位司機姓師,是北京市密雲縣人,在北京開出租車已有好幾年。
“漲價的事兒我聽說了,但是估計我們也增收不了多少。”師師傅以親身經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一天能跑30來趟,顧客乘坐三五公里的居多,雖然起步價上漲到13塊,但燃油附加費卻降了2塊錢,這跑一趟也就多兩塊左右,一天就多掙幾十塊。”
師師傅告訴記者,他的“份子錢”在3000元左右,就算實現了價格調整,偏高的“份子錢”依然使他負擔着較大的運營成本壓力。師師傅目前每月開出租車所得爲7000多元,一個月“份子錢”要交掉一半,所以師師傅個人月收入約爲三四千元。
“要是我每天多掙60塊,我工資也漲不到6000多。”師師傅補充說,“而且你還不能生病,不然‘份子錢’照收,要是一天跑出租少於8小時,‘份子錢’都賺不回來,所以我每天平均跑12小時以上。”
記者瞭解到,除了“份子錢”的壓力迫使多數司機選擇長時間駕駛,帶給的士司機壓力的還有不斷上漲的油費。
同樣在小區門口“等活兒”的劉師傅告訴記者:“跑出租車的運營成本主要是‘份子錢’和油價。以前油價是兩塊多,現在漲到了七塊多,所以現在要是不漲起步價,出租車司機很難保持收入穩定。”
對於半個月後即將舉辦的聽證會,劉師傅邊擦着車邊總結了自己的看法,“出租車收費漲價確實能改善我們的收入狀況,但司機們還是會有較大的職業壓力。這個聽證會既然是爲了增加我們的收入,就應該有更多的出租車司機去參加聽證會”。
記者瞭解到,北京市發改委公佈的聽證會參加人名單中,25個聽證人名額出租車駕駛員僅佔3席,而代表坐車人的消費者佔了10席。
“買賣倆心眼兒。”劉師傅這樣評價出租車司機和打車者之間的不同。本報北京5月8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