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俞學文關心村裏的老人。
板寸頭、皮膚黝黑的俞學文,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在農村養過鴨、魚、豬,種過水果,承包過茶園種過茶葉。他是浙江省武義縣青坑村村主任,也是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作爲人大代表,他履職的靈感來源於生活,“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爲‘三農’鼓與呼,是我作爲人大代表的重要職責。”
俞學文先後向全國人大提交議案17份、建議57份,其中10份議案、43份建議被正式採納。他是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所提議案和建議,惠及“三農”數量較多的全國人大代表之一。
農業:帶領大夥兒共致富
從當初一名懷揣2000元,闖蕩京城茶市的農村小夥子,到今日有“茶王”之稱的企業家,俞學文始終不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他依託家鄉青坑村山水生態資源優勢,在全國率先力推有機茶產業,確立了卓有成效的“市場+公司+基地+承包人+農戶”發展模式,成功打造了一條茶葉綠色產業鏈,帶動10多萬山區農民增收致富。公司在全國建有5個茶葉生產基地,開設230多家連鎖店。
俞學文常年在外打理自己事業的同時,也關注家鄉建設情況。近幾年,他累計自掏腰包150多萬元,幫助家鄉創業致富。
俞學文說,自己生長在青坑村,是鄉情和責任讓自己挑起村官重任,企業管理不好,大不了自己虧點錢,村裏工作做不好,招來羣衆罵聲,事情就大了。他當場承諾,企業工作再忙,也要騰出精力,專心管村務,集思廣益制定村級事務發展規劃。在兩年內,還清了村集體近200萬元的債務。
每年兩會期間,俞學文提出《關於要求制定<農業投入法>的議案》、《關於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政策和資金扶持的建議》、《關於提高對農業科技項目重視程度,實現“三化”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建議》等。這些議案與建議,對拉動農村經濟發展在融資及加強農業生產機械化等方面,都有較大幫助。
農村:打破高考戶籍限制
因戶籍而導致的教育不公,一直是一個廣受關注的社會問題。俞學文在深入農村調研的過程中深知,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特別是高考問題,如不能從制度上儘快加以解決,就會積累越來越多的社會矛盾。
俞學文說,在現行的“學籍+戶籍”的高考政策下,數以千萬的孩子因爲戶籍而無法正常參加高考,農民工的孩子成爲沒有未來、也沒有歸屬感的“無根的一代”,隨之可能演化出諸如自殺的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俞學文認爲,眼下可以先讓高考與戶籍分離。
爲此,從2009年起,俞學文不斷提出相關建議。2009年,他提出《關於放寬戶籍對高考資格限制以解決社會矛盾的建議》;2010年《再提:關於放寬戶籍對高考資格限制以解決社會矛盾的建議》;2011年《關於要求將學籍與戶籍分離以解決社會矛盾的建議》。
農民工:豐富民工精神家園
俞學文對農民工的關注,主要體現在對豐富農民工精神生活的重視以及對提升農民工自身素質的強調兩方面。
俞學文發現,許多農民工過年過節都捨棄了回家團聚的機會,堅守崗位、默默工作。而農民工的業餘生活並不豐富。他展示一組調研數據:四成農民工一本書都沒有,八成農民工業餘生活就是睡覺、閒聊、看書和打牌。
俞學文說:“農民工一般單身較多,常年在外,沒有機會感受家庭溫暖和關懷。”他認爲,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農民工更容易自暴自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兩會上,俞學文提出了《關於加強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議》,提出“‘農民工因遠離父母、工作壓力大、對未來迷惘等原因,普遍面臨想交友沒時間、想戀愛沒人選、想傾訴沒對象、想提高文化技能無渠道的困境’,特別是女孩子,出現了農村的‘高齡女孩’,父母因此着急,催促回鄉草率結婚,造成農民工在城市、在企業連續性不夠,農民工家庭婚姻不穩定。”
要解決此類問題,俞學文提出,農民工文化素質的提高很重要,提高素質首先要從文化着手。他建議,興建農民工文化活動場所,創立農民工再教育學校,對農民工開放城市文化設施,從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民工再教育體系。通過農民工再教育,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素質,轉變他們的觀念,增強他們的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助農民尋親記
2010年中秋前夕,一個來自武義縣宣平鎮的求助電話,打到俞學文的公司。一名夏姓男子告訴俞學文,自己的妻弟小胡離家十年,杳無音訊。希望俞學文能夠藉助在北京的資源尋找。
俞學文說,雖與他們從未謀面,甚至事情是否真實都不清楚,但他還是聯繫了這名男子。經過一番瞭解後,他得知夏先生的妻弟小胡,在2000年春節回家探親時與父親發生爭執,離家返京後,十年間再沒有和家人甚至最好的朋友有過任何聯繫。這期間年歲漸高的父親對兒子的思念愈發強烈。
聽了老人的事情之後,俞學文就通過各種渠道,四處查找有關小胡的線索,還聯繫了他在北京市公安局的朋友。經歷一番搜索之後,公安局傳來消息,小胡曾在一家網吧通宵上網。
俞學文帶着工作人員和胡女士夫婦一起,幾經周折找到這家網吧。俞學文當時囑咐大家不要聲張,以免小胡避而不見。在小胡家人的示意下,網吧服務員上前告訴小胡有人找。看到親人,小胡的情緒馬上激動起來。胡女士和俞學文緊緊拉住了小胡的手臂,訴說着家人對小胡的思念,父母憂慮成疾……小胡漸漸地敞開了心扉,向大家道出了自己漂泊在外、生活潦倒的經歷。
俞學文爲他們一家團聚而開心,也爲自己能夠爲農民做事而驕傲。用他的話說,就是:“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也算是自力更生的農民企業家,不管事業做得多大,也絕不會忘記我是一個農民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