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農曆四月初二,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亞聖”孟子誕辰二千三百八十五週年。上午,祭孟大典在天津文廟隆重舉行。這也是孟氏宗親舉辦的“家祭”大典。參加此次家祭的有來自本市市內及各郊縣的孟氏宗親共計60餘人,齊聚一堂,他們中既有頭髮斑白的老人,還有年輕人和被媽媽抱在懷裏的孩子,以傳統儀式祭祀他們的始祖——亞聖孟子。
天津孟氏宗親家祭始祖
上午10時許,隨着司儀一聲“啓扉”,文廟大成殿在悠遠、肅穆的鼓樂齊鳴聲中緩緩打開,天津孟氏宗親家祭儀式正式開始。他們佩戴着黃色綬帶,沿青磚鋪就的徑道緩緩登上大成殿月臺,祭孟全部過程分六個部分,即迎神、初獻、亞獻、終獻、撤饌、送神。“向始祖孟子行二跪六叩祭祀禮。”主祭官爲孟子敬獻了祭酒,接着初上香,再上香,三上香;繼而初奠爵,再奠爵,三奠爵。整個大典全程飄溢着孟氏宗親深深的敬祖情思。青煙嫋嫋中,主祭官鄭重地朗誦了祭文,字字句句,頌揚着亞聖孟子之功德,追思孟子對中國和世界文化做出的傑出貢獻,深切表達後人的崇敬懷念之情。盛大的場面還吸引了不少在津孟姓市民及遊客前來參加及觀看祭典。
孟氏與天津淵源深
中華孟氏宗親會是國家民政部批准成立唯一的姓氏宗親組織,目前,孟氏宗親會在全國已成立了30多個分會,孟氏宗親會天津分會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凝聚親情,此次在津孟氏後裔繼山東鄒城舉行祭孟大會後,發起在津孟氏後裔舉行祭祀典禮,紀念孟子。據介紹,遍佈全國各地的孟氏後裔,支派繁多。其中山東章丘舊軍孟氏支系與天津有着很深的淵源,那裏是中國近、現代名貫九州的商業老字號“八大祥”的發祥地,瑞蚨祥綢布店的創始人孟洛川,是孟子(孟軻)後裔第六十八代孫,後來這些老字號都在天津建立了分號,且在上個世紀20年代移居天津。他們的後人大多都生活在天津。目前在天津河北區一宮一帶,還有“孟氏家廟”。
說起孟氏族譜《孟子世家譜》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六朝時期,據資料顯示,當時隨着譜學的繁盛,孟氏族譜得到編修。此後,隨着孟子地位的提高,孟氏歷次修譜。
孟氏按行輩起名始於明代,當時,立了十個字。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又立了十個輩字。民國九年(1920年),又擬續了二十個世次行輩字。每一字爲一代,共續至了第105代。孟氏族人延續至今,已傳裔83代,是一個今年4歲的小女孩。天津孟氏宗親會副會長孟廣慧先生說,比如我這個“廣”字輩是第70代。據悉,目前在天津輩分最大的爲第68代,最小的爲第80代。孟子後裔中的“廣、昭、憲、慶、繁、祥”等幾輩人在本市都有分佈。 “我是第72代的‘憲’字輩,現在都有明晰的族系可查,我在宗親會中找到了族兄。我的祖籍是山東章丘舊軍,在天津生活已歷經6代,我的祖輩在清末民國初年間,曾經有過瑞蚨祥的股份。今年我60歲了,你看那個幾歲大的孩子,他是第70代的,我得管他叫爺爺,所以有句話說得好,‘搖車兒裏的爺爺,拄柺棍的孫子。’”
新聞鏈接
天津文廟有關負責人認爲,隨着尋根問祖遊的開發興起,比如全國孟氏後裔們就不斷髮起尋祖活動,天津文廟通過恢復歷史上的祭祀孟子功能,爲人們尋根問祖提供依據和場所,今後來文廟尋根問祖的訪客將越來越多,使得文廟作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載體的功能更加凸顯。